「不要!」

「不、要!」

「我!不!要!」

吼,老娘最!不!喜!歡!聽到不!要!!!!!!

啊不然你想怎樣?

「......」通常回答是沈默的。

他不知道他想怎樣?他只知道他不要!

彷彿就是進入兩歲的那一天起,那個總是「好~馬麻」、「知道了,馬麻~」的小蜜糖搖身變成什麼都「我!不!要!」的小魔怪了!

 

先「懂」孩子才懂教

試想孩子的一天....從睜開眼那一剎那起,就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穿什麼衣服媽媽決定(--  因為這世上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吃什麼、喝什麼、一天的行程是什麼,全得跟著大人的安排走!這分鐘做著一件事,但是下一分鐘隨時可能被叫去做別的,什麼都無法自己控制的感覺,其實是很令人心慌的!
在職場碰過主管不按牌理出牌的媽媽們一定了解這個心情,真的整天白眼翻不完!何況是才剛出爐沒幾年的寶寶!

兒童心理學家證實,這種心慌的情緒,會帶給孩子無形的心理壓力,導致情緒不穩定,漸漸地就形成了『他老是在跟我唱反調!』的局面。


2歲,正是這個階段開始的里程碑!

2歲的孩子『自我』開始急遽發展。他們急於認識、探索這個世界,並且透過挑戰界限、滿足欲望來定位自己。

但是偏偏這個時期的孩子普遍語言及溝通能力發展的還不夠完全,無法精準的表達自己,或和父母商量、談判。現實與渴望的衝突往往讓急欲獨立卻又處處碰壁的小東西覺得沮喪極了!

只好使出他們唯一的殺手鐧:「不!要!」

恐怖兩歲,從此展開....

 

「不要!」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不要!不要!」可以說是孩子在建立自我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所發出的求救訊號,父母要是沒有接收到這個訊號,趕緊對症下藥,很快就會發現,恐怖兩歲不止兩歲呀~會三歲、四歲、五歲一路一直恐怖下去!

幫助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選擇』

孩子建立自我的第一步:感覺自己擁有『自主權』

擁有做決定的權利、所做的決定受到尊重,孩子才能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生命!說到這裡,可能有點感傷了,難道昨天那個還依偎在媽媽胸口、媽媽就是他的天他的地他的整個世界的小乖乖,就要離開媽媽的懷抱了嗎?

但是,哪個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長成一個獨立自主、自信滿滿的成人呢?媽媽們,我們一起咬緊下唇、忍住眼淚,把成長的權利交給孩子吧!

安穩地跨出這一步,孩子未來才能發展出自己的人格,而不是人云亦云,永遠依附在別人的意見裡生活。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事都要給孩子決定。人生大事孩子還沒有判斷的能力。但是生活中總有許多 零零碎碎、雞毛蒜皮、無可無不可的小事,爸媽可以適時的出出選擇題給孩子練習練習!
 

雖然只有一招,但是變化無窮!

我們都是一路考試長大的,深知考得好不好,與老師題目出的巧不巧妙有很大的關聯,所以在這裡提供聰明爸媽們幾個出選擇題重點:

1. 問得好不如問得巧

總是在做決定也是很累的一件事!好比一家人出去玩,吃飯、住宿、交通、景點全都是老娘一手包辦,連下車買個點心另一半都還要問買什麼的時候真的是會瞬間噴火!!!!

「不要再問我了!!!!」

孩子也會有一樣的心情。爸媽千萬不要矯枉過正,以為什麼事都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就算是表現對他的尊重,殊不知當『選擇』失去了新鮮感,就容易變成一種負擔。

 

2. 避免開放式問題

雖說親子溝通最鼓勵開放式問答,引導孩子多說、多聊。但是牽涉到「選擇」,開放式問題則是大忌!孩子的判斷和思考能力還不夠成熟到可以歸結出合理的選項,天馬行空行亂選的結果被打鎗的機會太大了,這時難免又是一場硬戰。

選擇、選擇,顧名思義就是要有選項給孩子挑選!

問孩子「今晚想吃什麼啊?」孩子真的很有可能回答你「冰淇淋!」這時除了翻白眼說一句「冰個頭!」我真的不期待媽媽會說「寶貝,好的沒問題~~~!」

 

3. 引導對的選項

承接上的重點,做出的選項若被否決,反而對孩子造成雙重打擊!很簡單,出那種:以上皆對 的選項保證能輕鬆創造雙贏的局面!

>要孩子加件衣服,直接說:「穿件外套吧!」玩得正起勁的孩子絕對想都不想就回答:「不要!」

那我們試試:「你要穿你最愛的那件足球外套?還是很可愛的那件恐龍外套?」選項中不露痕跡地加入誘因,贏面更大!
 

>賴在賣場裡好說歹說就是不走,來,試試這招:「現在要回家了,回到家你想喝養樂多還是吃布丁?」趁著孩子思索著要選哪個,一邊假裝跟他討論,趕緊牽起手一邊往家走!

 

4. 裝傻+擺爛

孩子的世界本來就沒有什麼道理,要擺爛大家一起來擺啊!

公婆家在一個大山坡頂,面對著大上坡,兒子說他實在走不動了要媽媽抱!開什麼玩笑?這個大上坡我自己走都累得喘吁吁了,還抱你哩?

眼看著又是一場盧,我靈機一動,(假裝)非常同情的跟弟弟說:真的吼!腳很酸對不對!那不然這樣好了,一直用腳在走路難怪腳很酸,不然你改成用手走,來來來,快點,我幫你扶住腳,這樣他們就不會酸了!(語氣還要裝出:真是個good idea的驚歎!)

小猴子一聽,好像很有道理,竟然馬上趴下,任由媽媽拉住他的雙腳,真的用手走起路來了!

當然,這個計策拖不了多久,小猴子很快就發現這個一點都不是good 矮滴兒啦!

又開始:「我真的走不動了.....」
「走不動了?那我們用跑的!用跑的比較快到!預備~~起! 」然後自己趕快繞跑....

這樣變幾次花樣,成功地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時間也拖掉不少,轉眼就到家了!若是到最後看他實在真的走不動了需要抱,離家門口也不過剩下短短一小段路,省了力氣、孩子還覺得媽媽對我真好!輕輕鬆鬆就達到目的,同時還為親子感情加溫呢!

 

雖然每個孩子個性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罩門,抓住以上重點,加以變化,小猴子自以為是老大,殊不知其實怎麼翻也翻不出如來媽咪的手掌心啦!

相信聰明媽媽們很快就會找到竅門,漂亮贏得這場「不要」大作戰,也幫助孩子的獨立成長跨出健全的第一步!

 

(什麼?另一半也適用?呃......不是我說的噢...)

***************************************************************

關心更多澳客媽在澳洲當nurse、當媽媽的生活大小事,歡迎加入「二花小姐」的粉絲專頁

 

DSC00652.jpg

arrow
arrow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