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在想,這算是什麼問題?明明大家都在爭論:該不該要求孩子(主動)打招呼?

 

有人說不應該勉強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自尊和想法,應該受到尊重和理解。

 

有人說這是基本禮貌,應當從小學習待人接物。

 

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問錯問題了!孩子是招誰惹誰了啊?為什麼老是要叫孩子打招呼?

 

台灣的朋友常問我:「西方人會要求孩子主動打招呼嗎?」

 

說真的,「打招呼」從來不是個問題。為什麼?難道西方孩子都比較活潑?比較開放?都會主動打招呼?

 

當然不是,一種米養百樣人(雖然他們吃麵和薯條比較多),哪個國家什麼文化都有內向和害羞的人!但是西方孩子「打招呼」不是個問題,因為打招呼本來就應該是雙向的啊!

 

澳洲的大人把孩子當成「個人」,而不只是一個「哎呀小孩子懂什麼」的孩子,更不是另一個大人的附屬品。所以大人之間互打招呼後,一定立刻接著問候孩子(是認真的問候不是敷衍,孩子很聰明的,他們分得出來誰是真心的誰又只是在做做樣子而已),然後才會繼續大人間的寒暄或聊天。

 

有的甚至先跟孩子打招呼,因為彼此知道先跟孩子打招呼的用意在哪,並不會覺得被冷落了,但是反過來,大人先聊,孩子就會覺得被排除在外了!

 

在巷口遇見獨自走著的孩子、在校園遇見孩子的朋友,大人都會先一步主動問候孩子:「嗨,xxx,你好嗎?」孩子自然會回答,「我很好,謝謝,你呢?」(是的,就是我們英文課學的: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 從小學到大,我還會用唱得哩!)

 

怎麼樣算把孩子當「個人」?

 

請用大人世界的互動來思考和孩子的互動。

 

試想一下,買咖啡時遇見別部門的經理,我會不會就乾站他面前等著他開口跟我打招呼?對方要是沒打招呼,我會不會去問他:「跟我打招呼啊!你怎麼不跟我打招呼呢?」

 

和朋友相約午餐,席間巧遇朋友的朋友,我該枯站著等著對方開口寒暄嗎?我該問:「你怎麼不跟我打招呼呢?妳叫什麼名字?」

 

你一定在想,誰會這麼白目?

 

那不就是了?當我們問:「該不該要求孩子主動打招呼?」時,大人就是這麼白…(咳咳,我沒說)

 

孩子遇見自己的朋友會不會打招呼?會。

那表示孩子不是沒有打招呼的技能。只是因為一些原因卡住了。

 

原因可能是:

 

一、沒有正式的把對方介紹給孩子,沒頭沒尾的就要孩子跟打招呼。

 

二、沒有正式的把孩子介紹給對方,對方也沒主動問,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在孩子心裡已經覺得那個人也沒有在乎我是誰,我為什麼就要打招呼?

 

三,身為比孩子更懂人情世故的大人和長輩沒有以身作則,示範正確的打招呼。先介紹自己的名字,才問孩子的名字。

 

孩子遇見父母的朋友不打招呼?那很正常啊,那是父母的朋友,是大人ㄟ,怎麼又是孩子打招呼了呢?孩子沒打招呼,大人為什麼不跟孩子打招呼呢?

 

想想,我們認識新朋友時會怎麼做,一定是第一時間打招呼,伸出手和對方握手並自我介紹:「你好,我是…。」

 

同樣的,和陌生孩子初次見面,無論是親戚、朋友、老師、教練… …,大人都應該主動跟孩子打招呼,介紹自己:「你好,我是xxx,很高興認識你。」然後,才是孩子該學的-- 如何應對對方的打招呼。

 

站在孩子的角度設想,面對「大」人,光是身高體形就先讓孩子感受到一股壓迫感!再來,眼前這位「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怎麼樣?反應是什麼?這些都不是孩子能夠預測的,顯得退縮和抗拒,是動物保護自己的本能!(是不是?除了跟人相處慣了的寵物可能會比較容易和什麼人都親近,其他的動物哪個不是人靠近就閃?)

 

孩子面對大人時所表現出的態度,來自於大人。

 

當兒子還在幼兒園時,有次我去接他放學,老師正在說故事(澳洲幼兒園沒有固定什麼時間接孩子,所以家長去接孩子時可能是班級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兒子向我跑來,突然圍坐的孩子中另一個孩子也站起來並向我走來,快接近我時,一邊伸出手來一邊說:「Ethan的媽媽妳好,我是Eric,我和Ethan是好朋友!很高興認識妳!」說時遲那時快,這孩子已經在我反射伸出的手上緊緊握了一下。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當時我和老師都交換了一個驚訝的眼神。但是,年僅4歲的孩子那如大人般的態度和語氣,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孩子面對大人時是主動還是被動?是放鬆還是戒備?除了天生個性外,更多取決於過去的經驗,和耳濡目染的學習。

 

如果孩子過去和大人互動的經驗都是愉快的,是放鬆的,那麼孩子輕易就能大方且自然的和其他大人互動。相反的,孩子若老是被大人問:「我是誰?你怎麼不跟我打招呼?」,或是劈頭就被質問:「你叫什麼名字?」,或是曾經釋出善意卻碰了一鼻子灰…。有過不好的經驗,孩子當然對與大人互動誠惶誠恐,我們怎麼還能期待孩子主動打招呼呢?

 

我們總把問題放在「該不該要求孩子打招呼?」「孩子該不該主動打招呼?」卻鮮少人想到,大人呢?大人有沒有跟孩子打招呼?大人有沒有“主動“和孩子打招呼呢?

 

有的人說孩子是晚輩應該主動打招呼,但是孩子還在學習的階段哪!大人都沒有先做出榜樣了,怎麼就覺得孩子應該打招呼呢?我們又期待孩子從哪裡學習「打招呼」呢?(喝奶是內建程式,打招呼可不是)

 

大人對大人怎麼互動,大人對孩子也該這麼動

 

為什麼孩子不打招呼?因為我們的要求太唐突了呀!

 

仔細回想,當我們帶著孩子在路上碰見了朋友時,整個程序是怎樣的?

 

好高興巧遇噢!先熱情的互相問候和噓寒問暖一番~這時突然想起孩子在身邊,轉頭就對孩子說:「跟阿姨打招呼啊!」

 

那是個什麼阿姨啊?媽媽為什麼對他這麼熱情?為什麼我要跟她打招呼?

 

好一點的情況可能會介紹一下孩子。但是介紹是這樣的:「這是我兒子,跟阿姨打招呼!」

 

又來了又來了,到底是什麼阿姨,我不認識她她不認識我,到底為什麼我要跟她打招呼?

 

再想想,生活中,我們介紹朋友間互相認識時會怎麼做?應該是這樣吧:

先對其中一人介紹:「曾有禮, 這位是我的朋友郝棒。」然後轉頭向另一個人介紹:「郝棒,這位是我的同事曾有禮。」

 

所以,同樣的,如果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就該盡到「介紹」的責任,自己跟朋友打完招呼之後,立刻介紹孩子:「這是我的孩子,倪好。」然後對孩子說:「倪好,這是媽媽的朋友,曾有禮。」

 

這時候身為大人的曾有禮,也應當拿出大人該有的風度和禮貌,主動和孩子打招呼:「倪好,我是曾有禮,很高興認識你!」

 

一開始,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回禮,輕聲地問,「你呢?有禮阿姨跟你問好,你要怎麼說?」或者暗示得更多一點「你可以說,曾阿姨你好,我是倪好。」

 

孩子還是扭到爸媽大腿後面怎麼辦?我不建議把孩子硬抓出來逼他當下就說出這句話。這樣說出來的打招呼只是不得已重覆一遍父母要我說的話,孩子什麼都沒學到,反而還加深了孩子對和大人互動的恐懼和厭惡。

 

父母可以先安定孩子的情緒,然後幫忙打圓場,「倪好今天有點害羞,媽媽(爸爸)先代替她說,… …。」

 

換作是和孩子互動的那方,我們也要把孩子當成「個人」,平等對待。這時可以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試著再放出更多的善意,降低孩子的戒心。

 

幫孩子,不是替他做!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爸媽這次「幫」他,不代表永遠「代替」他發言喔!

 

如果孩子與這位“新朋友“還會同處一段時間,等我們觀察到孩子比較放鬆了就可以找機會偷偷跟孩子說:「剛剛阿姨跟你打招呼,介紹自己,你還沒有回答她噢!」試著鼓勵孩子先從遠方向對方揮揮手、微笑開始,慢慢拉近距離,累積孩子和大人互動的正向經驗。

 

如果打完招呼後就分道揚鑣,我們可以蹲下來(腳酸想坐著當然也是可以啦反正就是用孩子的高度跟他溝通,能把孩子抱起來坐大腿當然更好),看著孩子的眼睛,和孩子一起檢視一遍剛剛發生的事:「阿姨是媽媽的朋友,你是媽媽的寶貝,所以媽媽介紹你們認識。阿姨主動跟你打招呼,還介紹自己的名字耶!你覺得你應該怎麼做?如果那是你在學校認識的新同學、新朋友,你會怎麼做?」

 

然後跟孩子約定好下次他該有怎麼樣的反應,才是有禮貌。

 

不要責怪孩子,孩子在學,父母的功能就是幫助孩子學習,幫助孩子在正面的經驗中學習,學得心甘情願。

 

孩子經過幾次練習之後,自然就會知道,當對方打招呼,要怎麼應對?應對什麼?聽完對方的自我介紹,接下來就換介紹自己。

 

年紀更成熟一點,孩子就會主動打招呼,主動介紹自己了。

 

這裡插播一件事:如果是大人的朋友,大人的引薦還是不可少!要孩子打招呼,至少知會孩子一下這是哪位吧?!

 

再說,難道我們真的期望孩子看見陌生的叔伯阿姨,沒人介紹也會自己衝上前去熱烈地打招呼嗎?那才很嚇人吧?都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了啊!(對不對,大人是不是很矛盾?又要孩子“主動“打招呼,又跟孩子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打招呼是種禮貌,回應對方的問候也是禮貌,跟尊不尊重孩子無關,反而跟「互相尊重」大有相關!

 

如果說「尊重」孩子而不要求他們打招呼或是回應打招呼,那等於是在教孩子:我們不需要尊重和你打招呼的人,也不需要尊重和你互動的人!

 

那充其量只是縱容,不是尊重。

 

因此,孩子打不打招呼,不止是有沒有禮貌、大不大方那麼簡單,「互相尊重」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奠基。孩子的一生中,人際關係能不能和諧,職場能不能順遂,都在最基本的應對進退之中,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真正的尊重孩子,應當是「正式介紹孩子」、「向孩子打招呼」!

 

孩子被尊重了,就學到尊重,就能做到尊重。

 

 

arrow
arrow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