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載於商周專欄:二花小姐澳洲教育手扎

只要把英文學好就很厲害了?

很多台灣父母擔心孩子英文學不好,認為英文是國際語言,只要把英文學好,就能和國際接軌、就佔盡優勢。甚至覺得,中文不那麼重要,把英文學好“就好了”。

而身在海外的我們,偏偏擔心孩子中文學不好。

很多人對我說:英語是國際語言,你們的孩子會說英文就很厲害了啊?尬麻擔心中文?

錯了,當在英語國家生活,會說英文,一、點、都、不、厲、害! 誰不會說英文啊?誰的英文說得沒你好?當然要會說別國語言才比人家多一個優勢啊!

 

再說,根據統計,這世上有至少12億人說中文,比說英文的人還多,過去10年中國人大量往海外移動,包括澳洲在內的西方國家都湧入大量說中文(只會說中文)的移民,中文商機飛漲,人人都想搶食這塊市場大餅,能說中英雙語的人,求職時錄取機率直接翻高1倍!只把英文學好,根本就不夠!

澳洲鼓勵英文非母語的父母持續教孩子父母的母語

澳洲移民人口逐年增加,孩子從就讀幼兒園開始,到正式入學國民教育,學校申請表格中都會詳細紀錄每個孩子在家除了英語外是否還說其他的語言,根據統計,澳洲約有1/3的學生人說,從最普遍的中文、義大利文、阿拉伯文,近年來崛起最快的語言還包括中文(對,又是中文)、Punjabi(印度方言)、Tagalog(菲律賓方言),澳洲政府和老師,都鼓勵家長:不要因為孩子進入英語學習環境了,就放棄自己原本的語言!

尤其在幼兒園時期,許多原生語言不是英語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英語跟不上,罪惡感,會打不進朋友圈,甚至只是單純的覺得自己英文不好很丟臉,所以希望孩子只要把英文講好就好,乾脆就只跟孩子說英文。

不諱言的,身為移民第一代,我也擔心過孩子的英語能力,怕孩子被欺負、怕孩子跟不上、怕孩子因為表達不夠好受到歧視…。

最讓我持續雙語教學信心動搖的,是孩子剛上學的頭1、2年。

有天我突然發現,很多基本的字彙孩子竟然不會,在閱讀(Reading)時我認為孩子應該要會,至少也要能快速用拼音規則發出音的字,孩子都要遲疑好久,還唸得坑坑疤疤,甚至念不出來。

突然發現這個問題時,我嚇壞了,不知道哪裡出了錯,就又把念頭動到不該用母語混淆孩子之上。

某天,帶著孩子和她的朋友們到動物園玩,7歲的孩子能流利地念出每個動物園區的說明看板上的每一個字,即便是平時不常見、饒舌的動物學、生物學名詞都能唸出來,這下我可驚呆了!7歲就應該已經能認這麼多字了嗎?那我的孩子豈不是落後到地心了?

 

一天下來才慢慢發現,啊,原來孩子只能念,卻不知道什麼意思,而孩子能不加思索唸出那些音來,是因為英文是他們唯一說的語言,平時已經很習慣拼音和發音,很多字雖然沒學過,但生活中多少在大人的言談或是電視節目中聽到過,所以遲疑一下就能很快念出來。

而雙語的我們,抱著孩子未來有一輩子的時光可以說英文,不趁孩子還小讓他們習慣中文是他們的母語之一,未來上學、工作、交友都是用英文,想求他們學中文已太晚。

 

因此日常跟孩子只說中文,就連電視電影都大部分是中文版,所以很多字彙孩子沒有機會聽到,閱讀時看到單字也就無法聯想,而生活中的簡單單字,連筷子這樣簡單的單字,因為平時都是用中文,英文怎麼說,都沒機會學到。

你是要跟孩子說英文?還是講感情?

那麼,究竟該不該為了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平常就一直跟孩子說英文?這時父母就煩惱啦:可是…我的英文不好,怎麼辦?

語言學家、澳洲學校是怎麼告訴家長的呢?

他們說:請家長們用你覺得說起來最舒服,能夠最完整、直接、舒暢地表達出你的情感的語言。

很多父母懷著「幫孩子創造全英語生活環境」的抱負,也想說自己順便練一下,於是規定孩子跟父母也只能說英語。然而忙著苦思單字和文法,原本透過母語所能藴藉的情感和溫度,隨著不熟悉的語言而生硬起來,漸漸地,親子間本該是放鬆的「談話」,成了緊繃的上課甚至考試;原本無話不談的天倫之樂,變成支吾其詞、有口難言。

英文是說了,但輸了母語,還打壞親情。

 

從小不重視母語,長大花錢學


 

在澳洲工作職場上,遇到很多在澳洲出生,或是到澳洲做小留學生的三高人士:教育程度高、學歷高、薪水高,無一不告訴我:真的好後悔當年沒把母語學好!

 

越趨近金字塔頂端,所有人的條件越相似,往往勝負就在那微乎其微的小事上。

 

多會一種語言,有優勢。不只會,還是母語般使用自如,又更佔盡上風!

 

那天,我一邊吃晚餐一邊讀武俠小說,一位專科醫生(Consultant, 是澳洲醫師級別中的最高層)站在我背後,用3秒一個字的速度念著:「這...日...傍...晚..., 兩...人...背...I don't know that word, 石.... don't know that word either, 望....著....草.... don't know that, 間...流....no, don't know this one, 飛....來.....飛......去.....」

 

我白了他一眼:「你在尬麻啦!」他還想繼續往下念。

 

「嘖,你這樣很干擾我ㄟ,不要這樣啦!」我忍不住嘖他。

 

「This is the best I can do...」接著突然轉為沮喪。「我好後悔我小時候沒學好中文。以前爸媽逼我去中文班,小一點的時候雖然不願意也只得乖乖去,等到變成青少年,爸媽管不動了,就都翹課不去。現在幾乎不會說,少數認得的幾個字,就算還記得音,也不懂意思....。」當然,這些都是用英文說的。

 

我隔壁鄰居的孩子,從小在自己的國家補英文補到天昏地暗,中文可以不會,英文一定要補習、補習、再補習,10歲來到澳洲,父母覺得:完了,來得太晚了,這下英文一定跟不上!所以繼續補英文,平常也盡量跟孩子講英文。第一年過去,孩子的英文已經很有進步了,問英文、答英文,問中文、答中文,平時還愛看台灣帶來的小說。到了第二年,英文程度已經幾乎跟澳洲孩子一樣,問英文、答英文,問中文,一樣答英文,書已經很少看了。進入第三年,中文快要聽不懂,國字也忘得幾乎精光了...。

 

成長中的孩子,神經突觸不停地在發展、鏈接、重新鏈接,或是淘汰不被使用的鏈接。孩子適應新語言的能力有多強,忘掉沒使用的語言就有多快。

 

但是一但過了發展階段,神經鏈接穩定了,要再來學,那是加很多倍的困難了!

 

花錢跟我學生活中文和專業中文的,除了完全不會中文的澳洲白人,更多的是不會講原生母語(父母的母語)的華裔。

有的後悔當初不聽爸媽的話好好學母語;有的怪當初爸媽覺得把英文學好就好,不重視他們的母語教學,甚至把說母語當成一件丟臉的事,儘管自己英文不好,也只跟孩子說英文;其中甚至有人抱怨,爸媽不教他們原生的母語,但是自己英文不夠好,本身口音又很重,害他們在學校被同學笑說那種「奇怪的英文」,但是因為口音不同而被問到還會哪種其他語言時,竟然又沒有.... 最糟糕的是,長得一副「亞洲臉」,就啊上一個「中國姓」,經常中國客戶或是病人,直覺反應就覺得他們應該是會說中文,一開口就是中文,只好很尷尬地向對方道歉,說自己從小在這裡長大,不會說中文。後果不是失去這個客戶/病人,就是看人家臉上露出那種「你這數典忘祖的傢伙」的表情,心裡又尷尬又難受。

 

反正不管什麼原因,現在都只好乖乖掏錢學原本不花一毛錢、不費功夫就能手到擒來、琅琅上口的「母語」。

 

交通和科技的進步,讓世界近在咫尺,經濟的交換更是不分國界,當全世界都在推行雙語或多語,以英語為母語的強勢國家,不餘遺力地推動學童從小學習第二、第三、第四語言的同時,也不忘大力宣導原本家中就說不同語言的家長,千萬不要放棄和孩子說原生母語的優勢。

 

父母的母語,正是孩子不費吹灰之力、不花半毛補習費、就擁有的基本配備。如果還保持著:「把英文學好就好了」的想法,為了給孩子一雙英文耳朵,而不重視,甚至拋棄了母語,等於是焚琴煮鶴,白白浪費了這一出生就擁有的第一優勢!



 

 

arrow
arrow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