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澳洲中小學教育的機會來了!

 

「澳洲認真使用須知」一書出版後,儘管書中提到澳洲教育和學習狀況的篇章不多,仍吸引許多父母的目光,對於作業和考試介在有跟沒有之間,同時卻能培養出享受學習、全人發展的澳洲學校燃起濃厚的興趣。

 

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問題都是:「什麼年紀到澳洲留學是最好的時機呢?」

 

我自己是在台灣唸到大學畢業才到澳洲的,在澳洲求學、工作,跌撞摸索也過了20年,所以並不會覺得什麼是「不好」的時機。

 

但在觀察孩子從小在澳洲受教育的過程中,深深佩服澳洲在基礎教育中潛移默化教給孩子的思考辯證習慣和能力、宏觀前瞻的眼界,以及自律卻不忘禮節和關懷的胸襟。 

Learn to love learning - 愛上學習,是澳洲小學教育的中心思想。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載於商周專欄:二花小姐澳洲教育手扎

只要把英文學好就很厲害了?

很多台灣父母擔心孩子英文學不好,認為英文是國際語言,只要把英文學好,就能和國際接軌、就佔盡優勢。甚至覺得,中文不那麼重要,把英文學好“就好了”。

而身在海外的我們,偏偏擔心孩子中文學不好。

很多人對我說:英語是國際語言,你們的孩子會說英文就很厲害了啊?尬麻擔心中文?

錯了,當在英語國家生活,會說英文,一、點、都、不、厲、害! 誰不會說英文啊?誰的英文說得沒你好?當然要會說別國語言才比人家多一個優勢啊!

 

再說,根據統計,這世上有至少12億人說中文,比說英文的人還多,過去10年中國人大量往海外移動,包括澳洲在內的西方國家都湧入大量說中文(只會說中文)的移民,中文商機飛漲,人人都想搶食這塊市場大餅,能說中英雙語的人,求職時錄取機率直接翻高1倍!只把英文學好,根本就不夠!

澳洲鼓勵英文非母語的父母持續教孩子父母的母語

澳洲移民人口逐年增加,孩子從就讀幼兒園開始,到正式入學國民教育,學校申請表格中都會詳細紀錄每個孩子在家除了英語外是否還說其他的語言,根據統計,澳洲約有1/3的學生人說,從最普遍的中文、義大利文、阿拉伯文,近年來崛起最快的語言還包括中文(對,又是中文)、Punjabi(印度方言)、Tagalog(菲律賓方言),澳洲政府和老師,都鼓勵家長:不要因為孩子進入英語學習環境了,就放棄自己原本的語言!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凱達格蘭大道為什麼叫做凱達格蘭嗎
這本書在書架上躺了兩年,最近終於有時間讀完。邊讀,邊想起去年一直很想看的公視劇集:台北歌手。(莫子儀真的演得很好,可惜那年金鐘獎碰上的是花甲,實在是遺珠)

現在的孩子聽說讀得到比較多的台灣歷史了。當學生的時候,沒讀到台灣歷史是正常的事,正常到都沒想過為什麼沒讀到台灣歷史。

歷史在史家之手,史家又經常被政治抓在手。能單純地瞭解與追尋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事、飄揚過的歌聲、抗爭過的血汗,是一件多麽美好且動人的事。歷史的力量,不在蓋棺論定,而是為後人墊上成長的高度、包容的厚度。或許可惜,但不為追究對錯,只問怎樣可以更好。

這世上依然有很多地方,抓住史家的那隻手還想不透、不願放。我們何其幸運,在這座島嶼上,已能聆聽不同的聲音,凝視不同的焦距。我們何其幸運,有願意為這樣的美好與感動堅持爭取的前人,有願意刨根究底把另一種凝視端到我們眼前的學者。

推薦妳也讀讀楊渡先生的這本- 島嶼的另一種凝視。

看見不同的他們、你們、我們。

#下一本_大島小島

#讀著這本書的時候,同時也想起了鍾肇政先生的文字,不料傳來不好的消息,悼念他,欽佩他,也祝福他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眼澳洲已經進入居家防疫第九週,失業率上達10%,生育率卻下探1.75,預計還會再觸底。除了壓在心頭的疫情,人們似乎活得比之前輕鬆自在了。不再有太多娛樂選擇,反而逼迫人們思考與檢視原來我們的生活中竟然充斥著那麼許多的非必要,not essential。 空閒時光不再(能)忙著找美食、尋樂子,才發現原來這些時間可以拿來運動、遛狗、陪家人散場步。

我還是在同樣的時間上下班,但路上光景大不相同了。車流量少了很多很多,但路人多到會讓我緊張的程度。

早晨路上多了散步慢跑和帶著孩子騎車的大人們。厲害的爸爸可以單手拿一搭兩杯的咖啡,中間夾著的紙袋裡裝得可能是可頌,可能是BLT三明治,還能一邊回頭遙控跟在後頭賣力踩著單車的孩子(們)。

傍晚的人行道上多了之前不曾見過的跑步和遛狗人潮,大約是在家憋了一整天(而且可能還是跟魔怪同處一室8+小時),傍晚不到外頭活動活動實在要凍未條了!我彷彿能看見被遛著的狗兒們臉上掩不住的微笑,天上掉下來的幸福他們盡情享受,不懂也不需要懂。

這樣的生活,逼我們慢下來、停下來,爬梳生活中與生命中,哪些是不能失去的,哪些是擁有也不錯的,哪些又只是無所無謂的錦上添花?當生命受到威脅,你最想做的是什麼?是讓自己更健康強壯跟病毒對抗?還是把未知所剩何如的時間花在真正值得的人事物上?

曾經,我們總說沒時間、停不下來,這個不可能、那個辦不到,總有很多很多的理由拖延推遲⋯ 當不得不,我們不也都做到了?甚至還做得不錯嘛!

看!我在家的時間都多到把之前買爽卻總是”沒時間”拿出來點的蠟燭給點上了。

慢下來,也很好。只要我們都在,都健康,就好。

#兒子都說媽媽妳不要再買蠟燭了 you never light them up!
#一口氣點個夠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世代的父母不好當(好啦哪個世代的父母又好當了呢?),不好當,是因為夾在新舊交替之間,夾在東西文化之間,甚至可能夾在不曾擁有卻被要求天長地久的尷尬之間。

 

這是個傳統父母角色與家庭觀念受到挑戰、面臨淘汰的年代,我們夾在新舊交替之時,然而站在搖搖欲墜的傳統邊緣,卻尚未有條準確的道路被指出。而從航海時代、工業時代、金融時代,到今天汲汲迎來的全球數位時代,資訊的無遠弗屆加上多樣化傳播媒體的加持,讓全球化的境界更上了一層。無限放送的西方世界模樣與”成就”,光鮮亮麗地展現在新世代發著亮光的雙眼前,也緊逼著東方社會與父母做出反省、調整和改變。從情感、教養、教育、文化,就連和孩子的關係建立與相處方式,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偏生我們生長的年代,恰巧落在社會經過經濟起飛後的大變遷時期,許多的我們可能在雙薪家庭長大,可能在單親家庭長大,可能是鑰匙兒,可能是隔代教養。很多現在成為父母了的我們,兒時大概不曾擁有過太多父母的關注,當然也就這樣長大了,但眼下面臨地,卻是高需求的孩子、高期待的社會,彷彿無時無刻都有很多雙眼睛看著我們如何做父母。對於父母“該有的樣子”,社會有期待、親朋好友有期待,就連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當然,我們更是不忘時刻鞭策自己盡力去符合種種期望。

 

未來的無限可能衝擊著傳統的溫馨美好,東方的謹慎蓄斂與西方的自由精神 (free spirit) 在伯仲間拉鋸,站在眼前的下一代,那環繞在他們身邊,以及將在她們身後無限延展的世界,已然不是我們這代父母曾經經歷過、能用我們的經驗套入、理解,以及預測的了,這讓我們怎能不焦慮?身為現代父母,我們時常立足點上搖擺,但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這表示我們都使出了洪荒之力在學習,並且擁有十足的彈性,願意隨時調整角度與方向,不為別的,只為了那今天還在腳邊打轉,明天可能就頭也不回地撞進花花世界的牽掛。

 

小熊媽如同我們的化身,牽著三隻小熊的她,十八個母親節串起的育兒生涯中,小熊媽在中西觀念中悠遊,在新舊交替間輕快地跳耀,巧妙地在日常生活的大小事間,找到了平衡點。不同於多數教養分享書常有的長篇心路歷程,小熊媽的每個章節都簡潔有力,讀來彷彿一幕幕電影分鏡。閱讀當下,我們走進小熊媽與熊兒子們的硝煙現場(當然也有甜甜閃景),在劇情對白都還新鮮熱騰時,還來得及反思我們自己的戰場,參考她的經驗擬定讓我們下次能更好的策略,而小熊媽冷不防出現的幽默,又總是恰巧地與讀者心中正翻起的白眼合拍。

 

我們在學,我們在調整,我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愛孩子,愛到心底最深之處,多麽希望孩子幼時晶亮的雙眼看著媽媽時所散法出的崇拜,能就這樣永遠持續下去。但我們知道,孩子不能只愛,還要教。面對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想法、觀念,我們是焦慮的,這樣的焦慮,難免偶爾與正急著試用新翅膀的孩子產生衝撞。小熊媽的文章來得正好,每樣生活的小事,都從愛出發,但不忘與管教和原則緊緊相扣,在孩子展翅的同時,將溫暖、善良、正直、誠實、樂觀… 所有那些我們會對著孩子睡著的臉龐輕聲說出的期許,不著痕跡地掛進孩子行囊之中,相伴一路。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的書可以邊煮飯邊讀;有的書可以在火車上讀(公車不行我會吐,或是坐過站);有的書適合睡前讀;有的書在馬桶上讀效果最好。

有的書,翻開前幾行,妳馬上知道,需要一杯茶,一個安靜的夜,或一個閒適的午後,好好享受。

Michelle  「人家有傘我有美國」,正是這樣一本書。

讓人忍不住開瓶可樂、拿出洋芋片,邊讀邊笑出聲,笑過後又深自反省惕勵的一本書。

 

Michelle 從不諱言自己在美國就是個異鄉人,她不以美國通自居,反而份外珍惜原生文化,用她的敏銳纖細,感受箇中差異,且勇於承認差異,然後再用她一派的輕鬆自在,幽那許多人跨不過的文化衝擊一默,也幽自己一默。

那些在電影和影集中所見的美國壯美,Michelle用她的台灣眼與台灣魂,活靈活現地勾勒出所值得我們借鏡學習的;而當與自身源遠流長的文化所相印證,那些流失在急功近利中的溫暖人情和美好,Michelle也不偏頗的直陳出她的格格不入,以及深藏心底那對故鄉的驕傲,和深深的思念。

人家有傘,她有美國。但細細體會,Michelle筆下的美國,藏著的是台灣那麼美、台灣也能更好的壯闊心願!

就像Michelle說的 「每件荒唐無比的事情,背後必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呀!」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段澳洲孩子與父親的對話 --

 

孩子喜歡柔術(英文統稱所有武術叫martial art,是藝術來著,不是打打殺殺~),爸爸於是建議:「你以後可以去參加澳洲軍隊啊!」

 

孩子說:「不了,謝謝,我已經幫我的未來想好出路了。(No, thanks. I have already figured out my future.) 我的第一志願是做間諜(spy),第二志願是做柔術大師,再不然,我就要去做科學家。」

 

這段話,出自一個8歲的孩子。他絕對不是特例,幾乎每個具有一定程度表達能力的澳洲孩子,都能對他們規劃的未來,侃侃而談,所謂侃侃而談,是指可以清楚說出目標、計畫,甚至朝著這麼目標自己已經在進行什麼樣的準備和行動。

 

在澳洲,孩子從有語言能力開始,就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be ________.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母親是典型的亞洲父母,相信英文是孩子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於是,兒時的我,英文班之路遙遙,如候鳥般在英文班間遷徙,而遷徙的氣候條件,莫過於「誰學出了好英文」或「誰的媽媽說很好」...。台灣市場上現在仍耳熟能詳的那幾家老字號英語班,我幾乎都待過。至今回想,30年舊事,各班的教學特色與學習心得,仍歷歷在目。
 

必須得說,多虧了我媽的孟母三遷(她負責孟母,我負責三遷),後來的英文基礎,確實是在兒時的英語學習中奠立的!我在台灣一直唸到大學畢業才到澳洲,在當地考雅思 IELTS之前只自修了4個月,很順利地一試就過,得以立即入學,3個月後進入臨床實習,同梯的澳洲同學都不相信我才剛到澳洲3個月,“You have our tongue!" 是他們給我的評語。

 

 

台灣現在的英語學習環境,早比30多年前豐富多樣許多,學習型態更趨近母語教學,為因應社會步調和個人需求,學習管道和模式也都更有彈性了。我的親身經驗告訴我,在非英語環境成長,也可以打下不錯的基礎,在這個地基向上延伸,即使轉戰英語系社會,仍能保有競爭力。現在,因為居住澳洲,我的孩子在英語環境中長大和學習,我經常想:除了在學校的時間比較長(有一半在玩跟打混..),跟在台灣上英文班,學習型態的差異究竟在哪裡呢?

 

上學就在玩,玩一玩就學到東西了,多好!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莉莉無奈地說,那天她帶著1歲多的兒子上超市買菜,將採購物品放進後車廂後發現錢包似乎不小心留在櫃台了,眼看孩子已經在安全座椅上睡著,她先打電話回超市確認,也請超市人員幫她準備好她馬上回來拿,想說趁著將購物車推回放置區時趕快跑上去,馬上就可以回來了,於是鎖起車門快跑上樓。來回不到3分鐘的時間,她回到停車場時發現一對夫婦等在她的車邊,破口大罵她不該把孩子獨自留在車上。莉莉也知道這樣做的確有風險,對方的顧慮是對的,頻頻道歉並解釋實在是看孩子睡得熟,保證自己只離開了幾分鐘。沒想到那對方卻大聲咆哮:「我們澳洲沒有這樣的,滾回妳的國家去!(We don’t do that in Australia. Go back to your country!)」

 

莉莉哭喪著臉說:「我的確做錯了,我認錯。但是這跟“滾回我的國家去“有什麼關係嗎?我明明是土生土長的澳洲人啊,我是要滾回哪裡去啊?」

 

莉莉祖上有斯里蘭卡血統,皮膚顏色較深,但是已經移民到澳洲好幾代了,也只會說一種語言,叫做英語。

--

隨著這幾年外國人到澳洲買房將房價炒至天價,其中又以中國人居多,新聞已經不只一次報導過亞洲面孔的人在大街上、公車上、火車上,被澳洲白人指著鼻子說:「都是你們害我們買不起房子,滾回你的國家去!」

 

甚至發生過白人在火車上要求亞洲人讓位給他們坐,理由是:「這是我的國家,滾回你的國家去!」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半球的澳洲新學年在1月,身邊的同事朋友都知道我家青少女正式踏入7年級, 見面一定問:妳家的 Miss High-school 怎樣啊?適應嗎?喜歡新學校嗎?

 

Miss High-school, 每天6點自己起床,自己準備早餐、午餐、點心,若放學直接上課後課,要再多準備一個點心。今天什麼課綁什麼頭髮,梳頭、包頭、噴膠,獨個兒在廁所裡風風火火地忙著,7點準時出門,先坐公車, 再轉火車,8:15到校。

 

習慣晚睡的我,通常她出門時,我還在床上躺著,耳裡聽她忙進忙出,倒是一股“樂在獨立中”的愉快氣氛,我想我也就沒有起床的必要了。

 

下了課,有幾天是在學校繼續參加團訓,結束後會搭火車轉公車回家,上柔術課的那幾天她自己從學校坐火車+走路到柔術教室。40分鐘的火車車程裡,她會先把可以做/隔天就要交的功課做一做。有時回家都快8點了,吃完飯又做功課去了。

 

看到她的時間一下突然變得很少,有時覺得不像個七年級生,像個大學生了。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多了職場女強人轉身走路家庭的故事,無論這個瞬間是壯士斷腕的毅然,還是母愛繾綣的柔情,似乎「媽媽回家顧小孩」這件事被賦予神聖光環後,故事就結束在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The End了。

 

王子與公主的確可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在小孩出現之前。

 

養孩子好比一場慢性病,顧得好,大家相安無事,但只要稍有疏失,生活保證天翻地覆。

 

尤其是育嬰頭幾年,好比慢性病尚未確診時,吃這也癢、吃那也癢,怎麼折騰都不對,偏偏又搞不懂究竟哪裡出了錯?

 

等到慢慢習慣這場病,平時兢兢業業充實知識,無論專家建議(醫護建議+教養書文)還是街談巷議(婆婆媽媽、巷口王阿姨說),照單全收。最怕孩子有個傷風噴嚏或身上多一個瘀青,旁邊立刻有人要說:「猴~就不聽我的話吧!」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t’s time to shine 屬於女人的優雅,終將歸來


正在安排員工訓練梯次,行政經理突然敲門進來問我:「二花,今年的員工訓練,我們行政人員是只要上火災逃生就好,還是急救和心肺復甦的部分也要上?」


好問題,妳們去年怎麼上?


「我們去年只有上火災和逃生,我想說,醫院有這麼多醫護人員, i...難不成在緊急狀況時我要把所有醫生護士撥開,大喊:我會!我會!這個我有上過,是該我表現的時候了! I've got this! I'm trained for this. It's my time to shine! 」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受到經濟、環境、文化、科技甚至社交狀況的引響,隨著食品科技的發達和消費者生活型態的改變,原本大家趨之若鶩的“方便”、“精緻”、“美味“,開始出現問題和疑慮,也引起大眾對飲食安全的反思。如同生病吃藥我們會想知道:這個是什麼藥?吃什麼症狀?吃了會怎麽樣?越來越多國家的消費者推動飲食「知的權力」- ”informed food decisions”,希望清楚地知道自己吃了什麼?哪裡來的?誰生產的?怎麼做的?加了什麼?營養嗎?希望藉此養成良好且健康的飲食習慣,而這些,都仰賴強大且充足的食物及營養知識。

 

近幾年,台灣民間開始推廣「食育」- 飲食教育,而和台灣一樣有著強大農業的澳洲,一樣也透過各種官方、非官方的管道,將飲食教育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有次為了尋覓一些適合種在我那只有半日照小花園的花草,帶著孩子來到一間較大的nursery (類似園藝苗圃店),澳洲的nursery占地頗大,說是店,其實更像是一大片花園,種滿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和果樹,我們一邊閒逛一邊“指認“植物。來到一顆矮樹面前,我說:「這好像是檸檬樹。」

 

孩子伸頭看了一下,摘下一片葉子聞一聞,糾正我:「不,這是lime (萊姆)」

 

接著分析起來:「媽媽妳看,它的葉子比較小,形狀也有一點點不一樣。還有妳聞聞看這個葉子,是lime的味道。」邊說著邊把揉過的葉子遞給我。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讀到台灣新聞警告又有鼓勵玩家自殘、自殺的恐怖遊戲出現,澳洲這邊同時間也收到了學校發來的email。


最近市面上出現一款以威脅玩家要洩漏個資為手段,引導玩家自殘、自殺、傷人甚至殺人的線上遊戲。可怕的是,這款遊戲跟幾個重要的社交網站和影音平台做連結,經常使用這些網站或平台的使用者,就會看見這款遊戲的廣告,尤其是孩子,可能一時好奇就下載了,哪知開啟後不是被裡面的鬼娃嚇得半死,就是不停被轟炸威脅要洩漏個資,除非玩家遵照遊戲指示,完成所指定的“危險挑戰”。而所謂的“危險挑戰“,就是:自殘、傷人、自殺…。

 

網路危險無所不在,真正的危險竟然是…

網路無遠弗屆,想透過網路害人的手段防不勝防,加上社群軟體、手機App、影音平台的廣泛使用,想防堵惡意訊息的滲透幾乎不可能。之前就有心人士利用YouTube,惡搞受歡迎的可愛卡通角色,藉此傳遞色情、偏激、暴力的訊息洗腦兒童。又或是利用關鍵字連結,讓含有這些內容的影片跑到下一個的播放清單中,就連parental control 和孩童專屬頻道都拿他們沒轍。一時間搞得父母人心惶,專家學者也大聲疾呼:“千萬不要讓孩子在沒有成人監督(adult supervision)的情況下自己去點YouTube.“ (但這也太難了,有多少父母就是靠YouTube幫忙“supervise”一下孩子,自己可以脫身一會會兒,哪怕只是安靜大個便... 結果變成要supervise YouTube supervising my kids...???)
 

多年前就有朋友跟我說:妳讓孩子YouTube搜尋要小心看著,上次我兒子跟朋友純好玩搜尋“放屁”,結果出來很多很不適當的影片,還有超噁心的裸露,兩個人還邊看邊笑得人仰馬翻,我走過去才發現,天啊!這看得是什麼跟什麼啊!
 

我聽了也趕忙開啟parental control,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為此一直用著很克難的方式做著學校的專案研究作業。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樣子,沒有要開箱蛤~開箱的人很多,大家可以自己估狗,單純來聊聊最近的心頭好BenQ ScreenBar Lite智能筆電掛燈(暱稱:小掛),如何深得我心。

 

之前在澳洲看到設計給桌上電腦用的ScreenBar時就想說吼~可惜太重,要是可以用在筆電上就好了…。

 

沒想到, ScreenBar Lite就來了!相同的功能,但體積縮小,重量只剩160g,輕便好帶,單手就可以固定,完全不為難我這紙片人!

 

現在很多筆電鍵盤都會亮,加上銀幕本身也有亮度,似乎感覺不到筆電燈的需求性,但研究證實,周遭環境的亮度以及環境亮度與銀幕亮度的比例,是造成眼睛問題,以及眼睛疲勞的主因之一。

 

在昏暗或是完全黑暗的環境中,3C產品銀幕的亮度,雖然讓我們這種酷愛深夜工作、越夜越美麗的夜貓族,因為藍光而產生黑暗中注意力較為集中的錯覺,但是環境與銀幕的不健康亮度比,卻讓眼睛疲勞和視力問題的後座力來得更快更猛!光是工作效率是不夠的,還得能走得長長遠遠才行,否則很快就被新鮮的肝和年輕的眼給取代了~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你要是長這樣,對媽咪來說是什麼意義嗎?」(Do you know what it means to mommy if you looked like this?)

「比較醜,妳會比較喜歡原本樣子的我!」他想都沒想就這樣回答。

「不,孩子」我把他的頭扳過來,看進他的眼裡,一個字一個字的說。

「對媽咪來說,就是你不管長哪個樣子,媽咪都一樣愛你。Mommy is, the person who will always love you the same no matter what.」
.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孩子有多高嗎?就是你手裡那隻手機那麼高。

 

小小的我,有次在百貨公司裡和媽媽走失了,前來幫忙的大人們問我:小妹妹,記不記得媽媽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呢?

我記得媽媽的裙子,我記得媽媽腳上那雙白色涼鞋⋯但是媽媽究竟穿的是怎樣的一件衣服呢?

我明明在媽媽身邊一整天了,卻怎麼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

從那次之後,每次和媽媽去到公共場合,我都要特地提醒自己,抬頭看看媽媽的衣服,用力記住。

是的,要抬頭。

因為小小的我,高度只能看見媽媽的裙。

 

閉上眼睛,回想我們記憶中對父母印象最深刻的那幅畫面,是什麼?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痞客邦是老朋友了,但是Medium的頁面乾淨整齊,也方便分類,大家有空也歡迎逛逛喔!

https://medium.com/%E4%BA%8C%E8%8A%B1%E5%B0%8F%E5%A7%90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載於商周專欄:二花小姐澳洲教育手扎

澳洲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聖誕節好比我們的過年,是整年的重頭戲,也是闔家團圓的重大節日。成年人間相互送禮,聖誕派對、交換禮物、遠渡重洋只為見家人一面,聖誕節,總是熱熱鬧鬧又笑中帶淚。

 

孩子們呢?最期待的當然就是「聖誕老公公」啦!

 

澳洲每年到了11月,不少郵局、店家、商場就接二連三擺出上頭寫著大大的“Santa’s Mail” 的“聖誕老人郵筒”,好讓孩子們寫給聖誕老人的信有地方投遞。等到時間如火如荼來到12月,各大百貨和遊客多的景點開始紛紛請來「聖誕老人」坐鎮。有的聖誕老人是免費的,有的聖誕老人則是想見上一面、和他說說話可得掏錢買合照產品才行。值不值得見仁見智,但每年總不乏大排長龍等著和聖誕老人合照的父母和孩子。

 

原因無他,只因聖誕老人是孩子們心目中帶來禮物和歡笑的“大神“啊!聖誕老人會盡全力滿足孩子的願望,帶來平時爸媽會則嘖嘖嘖搖頭說不行的禮物!

 

常有朋友問:澳洲孩子都相信有聖誕老人嗎?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曾經流傳一個活動:如果給三年前的自己發個訊息,你會說什麼?

多數的留言,都帶著濃濃的哀傷,說話的對象是自己,對手,是死亡:

三年前的我離死亡還有五年(離癌後醫生宣布只剩兩年可活的少年)
你知道嗎?再過幾天爺爺就要走了,你應該待在家離陪他而不是跑網咖(寫給三年前自己學生)
一年後的暑假,喝醉的爸爸回家,你千萬不要睡著,因為他要從樓梯失足,你一定要抓住他(失去父親的女孩)

 

新入院的病人是一位不到40歲的母親,同為媽媽,我們之間總是有聊不完的媽媽經,其中有大半時間在抱怨小孩的惱人,然後互相懺悔自己的失言與失控。

這天,我一邊幫凱莉注射化療,一邊說起前一晚孩子如何惹我生氣,睡前要個抱抱時我氣尚未消,便沒好氣的對孩子說:「我今天沒那個心情。I really don’t have that mood tonight.」

凱莉說:「哈哈哈哈,我懂我懂,當家長的我們,都有這種時刻,即使心裡愛孩子愛得要命,但真的有那種時候只希望他們拜託走遠一點,還我一點清靜 (leave me alone, give me a piece of quiet) 吧~~」

我倆大笑一陣,凱莉突然安靜下來,低下頭,怔怔地望著手臂上的中心靜脈導管,臉上的笑容從開懷轉成苦澀,嘆了口氣說:「之前我也常會覺得,今天實在沒有那個心情,明天再說吧。現在的我只是想,今天我沒心情,明天,我可能沒那個命了…」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如戲,全憑演技?

不要笑!都說人生如戲嘛,既然如此,這戲裡的哪個橋段不是戲?

「扮戲肖,看戲憨」,面對眼前這個憨憨萌萌的小東西,想要一個指令一個動作那是逼死自己,血都吐了幾斗了,他還張著ㄧ雙無辜大眼問你:「蛤?你剛剛說什麼?」

所以啦,跟小魔怪纏鬥,除了曉之以理,還要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諭知以弊,必要時還得懼之以害、逼之以威...,連哄帶騙帶恐嚇,這些時候,不靠演技難道靠顏值?

你以為這套戲只適合普遍級的小魔怪?錯了。

小魔怪長大只會變成中魔怪、大魔怪、大大魔怪,天蠶變變完還是天蠶,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日為父母,那傢伙一輩子都得叫妳一聲「爸」、「媽」。回頭看看自己的爸媽(公婆),難道不是個個都戲精?

尤其這個年代,教養越來越像是一種即興表演,讓我想起學生時代現場抽題的即席演講。有時對孩子講著講著,心裡都忍不住大翻白眼「對啦對啦,妳自己最好也都做得到。」

要孩子東西不要到處亂丟,自己隨手放一下是因為媽媽很忙,都在弄你們的事哪有時間收自己的東西,你們有時間還要媽媽提醒不把習慣養好......。

再說,這是我家,是我在整理,要丟以後去你自己家丟。

可以說這種話嗎?

當然不行,他要是真的轉頭就走我怎麼受得了。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孩子,「放手」是終極目標,但是每一次的放手,都是從「鬆手」開始。
 

我們都讀過很多教父母要「放手」的文章,就連我自己也寫過類似的東西,接著就陸陸續續接到很多爸爸媽媽來信問我:

「我也知道該放手,但是放手好難,要幾歲才能放手呢?」

回著訊息,我忽然領悟!

爸媽不是不放手,而是一路呵護著懷裡那軟綿綿的小傢伙,已經太習慣緊緊抓住掌心中的那隻小手,突然說要放手,捨不得是一回事,更多的是 —

不知道該什麼時候放?

該怎麼放?

原來,我們都錯了,養孩子,「放手」是終極目標,但是每一次的放手,都是從「鬆手」開始。

我回想在生活中對孩子的每一項放手,其實,都是從鬆手開始,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夜,病人突然出現疑似敗血症的徵象,於是把值班醫生給摳了來。

 

不是很熟悉腫瘤科的值班醫生,轉向資深護理師詢問我們科處理疑似拜血症的流程是什麼,執行完該做的檢查項目後,開始聯絡總醫師報告病情。

 

那時護理站的椅子全讓我們給坐了,他老兄就這樣蹲跪著打起電話來。看著這個背影,突然感觸良多…。

 

記得當年是實習護生的時候,每天回到家最辛苦的,不是工作,而是站了一天的雙腳… …好酸!

 

只是實習護生而已,有沒有這麼忙?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學生和父母對「戶外教學」一定不陌生,但是戶外教學究竟教什麼?學什麼?很少人認真問起,也很少人主動解答(我做學生時倒是很認真採買零食就是了)。

西方國家的名堂可就很多,各個領域都有學術文章探討「教室外學習」,或是「戶外教育」。不管學術文章用哪個語詞,對澳洲大人小孩來說最親民、最響亮的名稱,就是:Excursion。

澳洲學制跟台灣將小學分成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有點雷同,澳洲小學依照年級區分成不同階段 (stages),同樣的科目,如歷史、地理、科學、英文、體育…等,各個階段的課綱只提供一個概略的目標,至於課程組織、內容設計、練習本選用(如果老師選擇要用的話),端看各校政策;教學內容和方式又因每個老師做法、風格不同而異。

澳洲的Excursion也是根據課綱做階段性但系統性的計畫,綜觀各科目的學習,以滿足學習目標、融會貫通所學常識與知識、將所學與生活連結並實際運用為導向。
 

澳洲強調與在地連結的紮根教育

而所有教育的基礎,一定都是從在地環境和文化認識起。在地,指得就是是居家和學校附近的環境。

澳洲公立小學和中學也是依學區劃分入學,無論是文化、環境、歷史、地理…每個科目都會先跟在地連結,第一階段 (低年級) 學生的戶外教育一定是從學校和居家周遭開始。可能是健行步道、公園,或是保護區,由老師或專業解說員帶領學生在健走途中認識這個區域的人文和地理演變,包括與人類並存,但平時容易被忽略的野生動、植物。

一趟戶外教學,可能含括人文、歷史、原住民文化、地理,甚至地質學、植物學、動物學,年級較高的孩子,甚至從中延伸至藥草學、建築學、考古學…,為期也從半天、一天,延長到幾天、一週、甚至較長時間的出國計畫都有可能。

在台灣長大,傳統印象中的戶外教學,就是遊覽車、零食、胡鬧和買紀念品。實際在參觀機構中的學習目標,以及實際參觀內容是什麼?跟課堂上正在學習的主題做怎麼樣緊密的連結?行前並沒有著墨太多。回學校後頂多也只是寫個心得報告,稍作討論而已。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親愛的朋友,

我們最後一次攬著手逛街,就我們兩個,就這樣漫無目地的逛,不用看時間趕著回家接孩子,是什麼時候?

大概,是妳陪我採買新生兒用品的那年了吧?(笑)

我很抱歉,這些年來,在尿布和奶瓶中打轉的我,是多麼的忽略了你。

我很抱歉,這些年來,在幼兒園和學校間往返的我,是多麼的心不在焉。

我很抱歉,我是多麼的沒有時間陪你煲電話粥,每次見面又總是匆匆忙忙,吵吵鬧鬧。

常常的時候,妳看到的,只是我的背影。

妳總是坐在廚房裡的桌子邊看我洗洗煮煮,或是倚在落地窗邊看我曬衣服。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照慣例搭公車前往女兒的舞蹈教室,紅燈小停時瞥見窗外一位金髮碧眼,紮著俏麗馬尾加一身運動服的媽媽,一手輕巧地推著娃娃車,一手拿杯外帶咖啡,綠燈亮起,一路輕啜優雅從容地過了馬路。

腦海裡突然浮現幾年前看過的一篇新聞報導,內容是一位台灣女明星暢談她早已嚮往好萊塢女星一手抱娃兒,一手拿咖啡,手彎裡還攬著個名牌包的造型。說嬰兒簡直是最時尚的配件呀!


說真的,這樣的造型也只能拍完照就趕快把娃兒交給別人或是塞進車裡,同時還得先把咖啡和包放下來。難道真這樣走去市場買菜不成?學者專家也再三宣導:不要在靠近嬰孩的地方拿取熱飲!因為意外總是在我們以為「哪有可能?」的情況下發生。還有啊,那包裡也絕對放不了奶瓶、奶粉、水壺、圍兜、手帕、尿片、濕紙巾、尿布墊、備用衣物…blah blah blah。


做不到好萊塢明星的咖啡、奶娃和名牌包,那優雅地推著娃娃車輕啜咖啡算是退而求其次的時尚了吧?!但是外國媽媽能,台灣媽媽能不能呢?

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其實是小自生活習慣、身體構造,大至文化、地域和風俗民情等各種條件堆積而成的,甚至可以上綱到城市設計、交通便利度來剖析。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要開箱蛤,網路上開箱文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找順眼的點來看。

我實在太愛這盞燈了, 一定要來分享一下:

BenQ WiT MindDuo親子共讀檯燈 如何解決每一家的燈光問題!

跟我一樣有問題(妳才有問題誰要跟妳一樣),或是有同樣擔心的工作者、學生、父母們,終於

~有一盞全天活動都包的燈,幫我們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了啊!~

(而且還是全球電壓,真是海外媽媽的小棉襖!)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學年開始,澳洲家長無不挫著等,填不完的表單不說,最可怕的就是「包、書、套」📕

 

你一定在想,包書套有什麼?啊不就哈比閃亮書套拿來套上去,旁邊膠條撕開,折進去,就包好了!(對拉對拉我那個年代就是用哈比書套,一包5個只有一個是閃亮書套,很珍貴滴

 

真要這麼容易,就不會逼得一個澳洲媽媽為了「包書」,還自己發明一個包書套的尺申請專利了!什麼鬼對不對?來哩來,請看VCR(這篇貼文怎麼回事,是懷舊金曲50年的製作團隊上身嗎?)
👉http://www.contastick.com/instructions.html

 

澳洲人是沒有在哈比書套的,他們要先把好好一本原本就印有正常封面的書或作業本,用“紙”包住,然後再用很“原始”的貼膜紙把整本書封面封底黏起來(比我的懷舊金曲還要原始)

🙄🙄🙄🙄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次弟弟告訴我:「今天Ben想要Miller的藍色溜溜球,Miller不給,Ben就搶過來用力丟往牆上摔破!說, "Now no more blue one! No one can have it!"」

我當下震驚到不知該做何反應!

這男孩我是認識的,平時溫和有禮,父母也是高教育知識份子,兩人都是大企業的高層,出現這樣的舉動,我很是錯愕。是什麼樣的經驗,讓一個7歲的孩子會有如此激烈的想法和行動?
--
我也曾經因為孩子的不珍惜或不收拾,一氣之下將她們心愛的玩具全都丟進垃圾桶裡,甚至要孩子親手丟進垃圾桶,但是很快的我發現,孩子的不珍惜和不收拾,不是惡意挑戰,而是「不懂」。

事事新鮮、物質充足,又正在學習的孩子,不懂,並不完全是他們的錯啊!

而要教會他們懂「珍惜」,卻使用了「摧毀」的手段,太矛盾了。

將心愛的玩具毀滅,我以為孩子會因為心痛而懂,但是我低估了這個行為所造成的傷害程度,真正毀滅了的,是孩子。

孩子的心痛成那樣,如何去懂?

最後,孩子為了保護自己不要心痛,心理的自衛反應機制是:不要去愛。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了7年的家,原來每天走經過的人行步道小徑中,只要原本的路線上轉個小彎,就別有洞天!誰會想到,在房子、馬路、公路之中,竟然有這樣的一個溪谷!

發現這個桃花源,是去年冬天,孩子們於是念著念著等夏天來到一定要去玩水!

這個週末,我們順道去野餐,孩子玩水、抓蜻蜓(蜻蜓抓不到都只抓到豆娘),一會兒,安妮又興奮地喊我們去看蜻蜓停在她手裡的樹枝上交尾。當然,還有一直滑倒的戲可以看。

回程路上,弟弟跑上谷邊大石頭,居高臨下正在氣勢磅礡(三八)的大笑,突然一聲大喊:「蛇!!」
🐍  還真的是一條瘦,但是很長的Green Tree Snake🐍 看孩子靠近,警戒地起來搖頭

好端端在那裡曬太陽卻碰到小屁孩的蛇,同一時間大概也在吶喊:「人!!」
--
天天走的那條路,誰會想到要轉彎?

誰會想到,轉彎,就會遇見桃花源?

 


文章標籤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