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虎媽教育喧騰一時,美國一個社會實驗的節目於是有意測驗路人親身經歷虎媽教育小孩時會有什麼反應。實驗設定由一位亞洲面孔,英語聽起來顯然至少是移民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的母親帶著約10歲的小女孩在餐廳和咖啡店做功課。過程中虎媽用很嚴厲的語氣和不好聽的話責備女兒的成績不夠理想,諸如不上進、沒出息、笨啊、懶啊之類的字眼。別桌的客人有的趁母親起身離位時偷偷把小女孩叫去安慰,對她說些鼓勵的話;有的則是直接出聲向那位虎媽演員表達抗議。

我在網路上看這些影片時壓根兒沒想到有一天竟會真實上演,而且由我本人領銜主演(還領銜主演哩)。

演誰?當然是演那位被路人嗆聲的虎媽。

丟臉?

要說丟臉也是有的。但是我覺得這不失為一場對我、對孩子,都是非常寶貴且難得的學習經驗,所以我願意不怕丟臉地和大家分享(但是我要背對鏡頭坐在黑暗中,而且導播請記得幫我變音。)

故事是這樣的(凡演出必前情提要)…

那個週末,安妮接連有兩場跳舞比賽。對我這個在亞洲教育裡成長、個性又好強的媽來說,「比賽」是件重大的事,是要非常認真迎戰的,說穿了,去比賽就是去贏的,「志在參加不在得獎」只是用來安慰人的話而已!

沒錯,大誤!! (自己掌嘴)

長大了的我,已經學會不再好強,學會把眼光放遠、不執著於眼前的輸贏。尤其面對的是從小受西方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孩子,我知道我該用不同的態度。我心裡也明白,這不過還只是孩子小小人生的第二場和第三場比賽,真的只是表演路上的暖身操而已。然而,潛伏在我內心深處面對比賽時的那種焦慮,卻是比我所以為的還要根深蒂固、揮之不去,我以為我已經克服了的,竟然在成為母親之後伺機反撲到我的孩子身上。

比賽前的週四安妮上一對一跳舞課時,情況非常的糟。(後來我才聽說連澳洲人老師都有點動了氣,安妮也是眼眶含淚,雙方都覺得很挫折。)下課後老師對來接安妮的我說,安妮的狀況很不好,這是她教安妮以來第一次覺得擔心。安妮星期六的比賽是在下午,老師要求她在上午再多加一堂課作為補強。

當時我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孩子在學校已經上了一整天的課,到了下午累了、狀況不好是可以理解的。再說,總有good days and bad days。糟糕的一天快點過去就好了。

稍微盤算了一下,這麼一來,週六早上得趕早先搭公車再轉火車到將近一個鐘頭車程外的跳舞教室補課。之後再趕著梳頭、化妝,接著趕去比賽場地。


到了週六,我莫名的焦躁起來。我開始責怪女兒自恃天份,平時疏於練習才會在賽前出包;我責怪她不看重比賽,明知道要比賽了卻沒有勤加練習,既然如此何必參賽?自己不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還連累別人要幫她一起承擔後果、替她彌補失誤!

當時的情緒其實多是來自時間的壓力和對比賽的焦慮,只是當下我並沒有意識到,以為我的怒氣來自女兒不夠重視跳舞和比賽的那份態度。

在公車上我已經碎碎唸了一整路。上火車時氣已經消的差不多了,便開始準備幫她綁包包頭。這時竟發現她綁髮的用具沒有在袋子裡,所以根本沒辦法綁包頭!

於是我又炸了!(對,又…。)

每一次跳舞課結束後我總是反覆地提醒她要把綁包頭所需要用到的髮帶、髮夾、髮網都確實收回袋子裡,才不會下次上課時缺這少那。這個星期也不例外,加上今天課後要直奔賽場,出門前我還特地叮嚀她要確認袋子裡的東西都有齊全。

她對我說,有,都有。

但、是、沒、有!!!!!!!!!!(爆)

於是我就又重頭把她唸了一次,這次還加上東西不收好的橋段。( 舊賬新賬齊清算根本是媽媽的強項)

雖然不是破口大罵,但是我的語氣是非常嚴厲的。我們坐的那條火車線本來就很冷門,又是週末一早,因此車廂裡並沒有其他乘客。但不知道在哪一站從後面默默上來了一位大嬸,碎唸到渾然忘我的我竟然沒有察覺。正當我發揮得淋漓盡致時後面傳來一聲“SHOOOO!” 我正在氣頭上,回頭瞪了一眼、不換氣繼續往下唸。到了下一站大嬸要下車,故意從我旁邊經過走向前門,嗆了我一句:

“Why don’t you just leave the kid alone?” 

我正在氣頭上,立刻回她,”Why don’t YOU leave me alone?” 

那位大嬸愣了一下,再開火,“Mind you own business!” 

這下我更火,“Yes, I am! She’s MY child. YOU! Mind YOUR OWN business!” 

(媽媽在火的時候整個文曲文昌帝君上身,文思泉湧、援筆(口)立成啊!)

跟大嬸對罵完後我反而沒那麼氣了。大概忘了剛剛在氣什麼,該唸的也都唸的差不多了,最後做個結辯陳詞就準備下車。

要不要跟孩子談這件「丟臉」的事?

接下來一整天奔波不斷,安妮硬是得了個第三名,我也就不想再提這件事情破壞她的好心情。其實後來她進去上課後我也後悔了,覺得自己真的有點反應過度了,追根究柢,我的情緒其實是來自我對比賽的焦慮。我用了好多年的時間才解開「太想贏」的心結,現在絕對不能再將這樣的陰影投射到孩子的人生裡!再說,選在比賽前這樣教訓她,她是要怎麼表現好?隔天還有一場比賽,這件事也就先擱下了。

但是我的心裡一直在想這件事。不完全是因為我的反應過度,媽媽吼完孩子就後悔是常有的事我常常在反省(喂~是真的有在反省嗎?)。

但是「因為責備孩子而跟路人起衝突」這件事,我真的不知道孩子的心裡是怎麼看待的,如果避而不談,這件事對她的人生經驗會有什麼舉足輕重的影響,我無法預測。我在想,該怎麼跟她談這件事?這件事中又有哪些點,是必須檢討的?


和陌生人理論(對,是理論),我的孩子不是沒見過,我有信心這點不至於讓她過於驚嚇。先聲明,我絕對不是會罵街的潑婦(這種聲明有人敢信?)。這些年來在外國生活,雖然我自認日常活動範圍的地區算開放、居民水平算高,也很幸運一路上遇到的大部份都是心態正常的好人。但總是人在異鄉、非我族類。難免碰上對非白人有歧視的人,當然,還有因為歧視所衍生出的言語、行為以及一些不公義的對待。

一開始,我選擇忍氣吞聲,就當做今天倒霉碰上瘋子。但是後來漸漸發現這樣行不通,有時反而還置自己於危險之中;有了孩子後,一方面出於保護孩子的母性,一方面我體認到:如果父母不能身體力行地為孩子示範要stand up for yourself, 孩子就會認為被這樣對待、甚至被欺負,是理所當然的。將來無論在校園、職場甚至社會上受到欺負、被霸凌時,他們也不會懂得要捍衛自己、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益!(但是一定要正確教導孩子把安全作為第一考量,爭一時口舌之快有時並不是明智之舉)

之前說過摸玻璃的故事了,其他的罵街事蹟下次有機會再說。總而言之,這不是我第一次跟路人吵架,孩子小一點的時候還會跟家人和朋友說“要是有人不乖,我媽媽就會罵他!” (有啦有啦我有跟他們好好解釋過了,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當然,這次的狀況與往常不同,這是第一點需要和孩子說明的。再來,孩子大了,處在「路人為了她被責備而與媽媽起衝突」的中心,孩子的心裡一定覺得很尷尬、甚至覺得很丟臉。

把這件事在心中反覆咀嚼了好久,試圖梳理出這件事情的意義,及值得我與孩子共同反省和思考的重點。

當然,找到恰當的時機重提這件「丟臉」的事也是蠻重要的。


這天,趁弟弟入睡後的母女倆獨處時間,我跟安妮提起:

「妳記得那天媽媽在火車上唸妳,然後那個阿媽跟媽媽吵架的事嗎?」

安妮看似想微笑又不知道該不該笑的的點點頭。


「妳有什麼想法?」

安妮是個善於察言觀色、順著我的話說的孩子,所以我想先不說,先聽她說。


「我覺得她很rude,不應該管別人的事。」


安妮會這麼說大約是受了我與路人阿媽爭論中提到的「mind your own business」所影響。

「妳覺得embarrassed嗎?」

安妮點點頭。

「為什麼?」

安妮考慮很久回答不出來。為了對話能繼續我只好給她幾個選項。

「妳覺得embarrassed 是因為媽媽跟她吵架?還是因為被媽媽罵?還是因為妳是媽媽和陌生人吵架的起因?」

她想了好一會兒,終於說,「不知道,都有一點吧⋯⋯」

「那為什麼說她很rude?」

「因為妳只是在跟我說我不對的地方,妳說得都對,妳只是在教我。但是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罵妳。 」

安妮說出的正好是我想與她共同思考的其中一項。

但是我想先和孩子談另外一件事。

「以前我們有碰過很不友善、態度很差的人,你們在學校已經談到racist這個話題,妳應該也知道有時候我們碰到的就是這樣的情況。那些時候妳看過媽媽很生氣地和他們理論,因為媽媽認為如果我們不捍衛自己,別人更不會意識到要尊重我們。」

「但是這次不同,其實媽媽覺得我們應該很感謝那位阿嬤!因為她會出口干涉,是出於一份心疼妳、想保護妳的心。她的出發點並沒有錯,媽媽反而覺得很感動。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自己覺得不對的事,卻沒有勇氣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但是這位阿媽對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她竟是這麼的想保護妳,而且願意do something保護妳。這份心意和勇氣是很難得的。媽媽其實很感激她,而且很佩服她。碰到她,妳是很幸運的。」 

說到這裡,安妮的臉上露出了一種放鬆的表情。

「再來就是妳說的,妳覺得她很rude,因為她並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我們用的是中文,她甚至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就下了判斷而且批評。雖然她的出發點是好意,但是媽媽想跟妳說的是,我們應當避免評論我們不懂、或不完全懂的事情,因為對於不完全了解的事就下判斷或批評,是很不公平也很不適當(appropriate)的,別人的感覺可能就像妳說的:“rude”。」

「最後,媽媽要非常鄭重地跟妳道歉。當時媽媽不知道車廂裡還有其他的人。在開始罵妳之前我是看過車廂的,後來是我疏忽了沒再持續注意有沒有其他的乘客上車。在公開場合或別人的面前,媽媽說什麼也不應該責備妳。


我不知道孩子聽懂了多少,又聽進去了多少。但是我相信這場對話是絕對必要的。透過這場對話,我想讓孩子了解,媽媽不是永遠都是對的,媽媽的確犯了錯、媽媽也會丟臉。


這個世界很大、社會上有很多人,我們用我們的眼睛看著他們,人們也用他們的眼睛看著我們,但是事情的真相往往比我們片面所看到的更深、更廣、更錯綜複雜。


該要為自己發聲的時候,記得要堅定;但是能體諒對方的時候,記著得饒人處且饒人;要出口評論或批評時,記得要客觀、不要情緒化,要「有七分證據,說三分話」。

相反的,受到他人批評時,記得放在心裡好好爬梳,對於那些說得對的,我們便檢討改進,然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至於那些說得不對的、或是過於主觀、偏離焦點的,我們就要把它忘記,不要讓不對的人、不對的話語,影響我們的人生。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以前沒有人對我說這些話,所以我用了好多年、好多年的時間自己慢慢琢磨和練習。趁著這個機會,我想說給安妮聽。

在未來,我願意把這些話、這些心情,一遍遍地對我的孩子說,總有一天,他們會懂、他們能體會。

願他們,擁有比我豁達的人生。

  

**************************************************************************

關心更多澳客媽在澳洲當Nurse、帶孩子、過日子的生活大小事,歡迎按讚加入「二花小姐」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oflowersydn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