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故事為孩子勾勒出一個完美的想像空間,也無限放大孩子世界裡的所有可能和不可能!我們從小帶著孩子看故事書、再累也要撐著眼皮講床邊故事,不正是希望孩子習慣書本的陪伴,養成閱讀的習慣嗎?但有時我們忽略了,閱讀的目的,在「樂趣」,如果沒有樂趣,閱讀怎麼也無法成為終生的喜好與習慣。

若有一天我們發現,孩子對聽故事提不起勁、不想看故事書了,大概要先問問我們自己:誰壞了孩子的閱讀胃口?

 

別讓大人的急切壞了孩子閱讀的熱情

有天,我走進書店,逛到童書區時正好見到一位慈愛的母親帶著一個約4、5歲的孩子,兩人正從書架上拿起一本著名的繪本,席地而坐並肩展開書本。

這套繪本我自己也很喜歡,繪者非常的用心,書頁裡文字不多,篇幅都留給了圖畫自己說故事,孩子們也很愛這本書,書裡的中文她們無法全懂,所以我讀字,她們看圖。她們看圖看得津津有味,我可慘了,唸完一頁後要等好久,等他們看夠了圖才能再翻下一頁,我經常一不小心就等到睡著了,總是被孩子搖醒後又繼續念下一頁,然後又睡著… 如此循環直到整本書結束。有陣子天天唸,有時一天還要唸好幾遍,唸到一個程度我很想把這本書偷偷藏起來以逃過「再唸一次!」的命運!(笑)

唸得久了,台詞我都會背了,向來習慣依賴文字的我嘴裡動著,眼光開始瞄向圖畫,才突然發現~哇!真是太精彩了!文字真是不足以形容萬一呀!這下換成我看圖看得欲罷不能,反而是已經看了千百遍的孩子催促我快翻下一頁。

想到這裡,我看著這對母女,嘴邊忍不住露出淺淺的微笑,等著聽到孩子或母親對這本經典繪本發出讚嘆,或許還會一起尋找起繪者偷渡進圖畫中的微小細節。

但是接下來的對話卻是這樣的:

「你告訴我,天上有什麼?地上有什麼?還有呢?」

「不要只看圖,看看這裡哪個單字你認識?指出來!」

「再來呢?還有呢?」

 

聽得出來,媽媽希望孩子從繪本裡得到最多的知識和學習,繪本裡的細節媽媽其實注意到了,才會催促著孩子數數有幾隻鳥?找找看有幾隻小蟲?這個是什麼顏色?那個又是什麼形狀?孩子或許正在上英文班,繪本中簡單的文字剛好拿來練習英文,複習單字。

我也看見孩子在展開書頁的那一刻立即就被生動的圖畫吸引了!兩隻大眼睛骨碌碌地轉呀轉,眼神是發亮的,從書頁的這頭掃到那頭,只是媽媽催促的聲音急了,不得已只好把眼光放在回媽媽說的數數兒和英文單字上,只是過了一會兒又忍不住偷瞄起圖畫來,數數的聲音數著數著又微小下去…。

媽媽也急了,「你都沒有在認真看!先不要翻頁!這裡還有一隻呀!再找找看,哪裡還有?」

幾番拉鋸下來,孩子原本發光的雙眼明顯黯淡了,眼神也不再注視圖畫,開始飄向遠方,媽媽連問了幾個問題,孩子都囁嚅著說不知道,媽媽有點動氣了:「你都沒有仔細看當然不知道!」「根本就沒在聽,我不想講了!」

原本興致沖沖想和孩子共讀的媽媽,氣呼呼頭也不回地走了,孩子訕訕地在後面跟著,這麼可愛的圖畫書躺在地上,孩子也沒再回頭投以一個不捨的眼神,反倒是我,心裡真覺得不捨!

 

多年前,孩子剛開始學認字時,我也犯了操之過急的錯,急著要孩子認字、讀字,甚至覺得孩子偷偷從圖畫裡找線索,用「猜」的,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而因此責備過孩子。直到接觸了兒童閱讀的行為心理學後,才了解到,繪本繪本,為什麼孩子從繪本讀起?為什麼童書總是繪本?

其實並不完全是因為孩子不懂看字、不了解文字的含義,所以用圖畫來「輔助」!

繪圖最大的用意在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力!說激發似乎又不大恰當,孩子的想像力原本就天馬行空,與其說是激發,不如說是「配合」!

當孩子的眼光在圖畫中馳騁,心思已經去到了比圖畫更遼闊、更深遠的世界,大人一眼就看完的花草、動物、河流、房屋,孩子卻是身歷其境在其中穿梭探索,所以他們才會抱著書本對著同一幅圖好久好久,而且百看不厭!

大人看見圖畫裡太陽的金黃,孩子感受到的是和煦的溫暖;大人看見12345隻鳥,孩子已然聽見鳥鳴、看見鳥兒們在枝頭跳躍;大人看見溪澗裡有魚有蝦,河邊停著野鴨,孩子的雙腳正浸在清涼的溪水裡悠悠晃蕩呢!

閱讀,讀的不只是字,書裡的字本也不要我們認它方圓,當是傳達思想、表現意念的媒介,對文字尚未駕輕就熟的孩子,圖畫就等於文字,繪本的目的就是要帶領孩子從圖畫中了解作者要傳達的意境,在圖畫裡尋找故事的脈絡、預測結局的線索,這些其實都是孩子未來文字閱讀能力的根基!

希望孩子愛上閱讀,首要之務就是養成孩子閱讀的好胃口!

幫助孩子養成孩子閱讀的好胃口,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盡情徜徉於書本中的萬千世界,畢竟「學習」可以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踐,有時不妨把閱讀這片小天地留給孩子,讓他們單純地去領略其中的樂趣,享受閱讀的愜意,孩子自然會愛上閱讀!

*

關心更多澳客媽在澳洲當Nurse、帶孩子、過日子的生活大小事,歡迎加入「二花小姐」的粉絲專頁喔!

 

 

arrow
arrow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