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受到經濟、環境、文化、科技甚至社交狀況的引響,隨著食品科技的發達和消費者生活型態的改變,原本大家趨之若鶩的“方便”、“精緻”、“美味“,開始出現問題和疑慮,也引起大眾對飲食安全的反思。如同生病吃藥我們會想知道:這個是什麼藥?吃什麼症狀?吃了會怎麽樣?越來越多國家的消費者推動飲食「知的權力」- ”informed food decisions”,希望清楚地知道自己吃了什麼?哪裡來的?誰生產的?怎麼做的?加了什麼?營養嗎?希望藉此養成良好且健康的飲食習慣,而這些,都仰賴強大且充足的食物及營養知識。

 

近幾年,台灣民間開始推廣「食育」- 飲食教育,而和台灣一樣有著強大農業的澳洲,一樣也透過各種官方、非官方的管道,將飲食教育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有次為了尋覓一些適合種在我那只有半日照小花園的花草,帶著孩子來到一間較大的nursery (類似園藝苗圃店),澳洲的nursery占地頗大,說是店,其實更像是一大片花園,種滿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和果樹,我們一邊閒逛一邊“指認“植物。來到一顆矮樹面前,我說:「這好像是檸檬樹。」

 

孩子伸頭看了一下,摘下一片葉子聞一聞,糾正我:「不,這是lime (萊姆)」

 

接著分析起來:「媽媽妳看,它的葉子比較小,形狀也有一點點不一樣。還有妳聞聞看這個葉子,是lime的味道。」邊說著邊把揉過的葉子遞給我。

 

你怎麼知道這些?

 

「喔,我們學校有種,上課老師也有教,學校還很奸詐,種了一顆果實成熟後是黃色的lime, 想騙我們上當以為那是檸檬。」

 

接著開始絮絮叨叨說起在學校怎麼種植、施肥、澆水、日照,把吃剩的食物分類、堆肥…, 還告訴我這些要是發生在農場,要花多少人力、物力,還有還有,這得排放多少的二氧化碳,才能把這些食物從農場送到我們的餐桌上來呢!

 

哇塞,我一直以為學校的小蔬果園只是好玩,讓孩子體驗一下種菜的感覺和樂趣,沒想到竟是如此完整的一套食物教育,甚至把生態、共生、環保和資源永續的主題都包含在內了!

 

深入了解後才知道,澳洲致力於提倡飲食教育,12年國教根據不同階段,將飲食教育大略分成兩部分: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HPE) 以及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HPE將焦點放在營養和運動與健康間的關係,除了教導孩子基礎的食物與營養知識,也規劃一系列的體育活動。Science and Techonologies科學與科技,則含括食品製造、來源與流程以及食品科技與技術。此外,也巧妙運用STEAM教學法,將飲食教育跟其他科目如數學等做結合。2019年,澳洲政府更正式地將農業與食品科技納入中學教育的必學課綱 (Technology Mandatory Syllabus) 之中。希望從廣泛的食物通識入門,帶領學生學習食物原料、製作過程、準備過程以及其中交互影響的營養考量和消費行為。除了對食物本身的知識,也學習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衛生和食品生產的相關法規。

 

澳洲政府以「從農場到餐桌」-- From the paddock to plate 為方向所設計的一系列課綱,旨在促使學校成為擔任增進人民和社區對於農業和飲食安全知識的重要據點,不只了解食物的來源和製造,更強調如何吃得健康安全,吃得安全,還要吃得環保,資源永續。

 

為此,政府也提供一系列的研習課程,在政策之外用行動支持學校老師在飲食教育上所需的各項知識與資源。

 

澳洲政府相信,「先教老師,老師才能教學生」

 

在新課綱起步前,新南威爾斯州食品管理局(NSW Food Authority)和與學程相關的初級產業部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DPI in School Program),舉辦了一場由新南威爾斯州專業教師委員會 (Professional Teacher’s Council NSW)、教師成員協會、科技教師協會 (Technology Educators’ Association, TEA)以及澳洲家政經濟協會 (Home Economics Institute of Australia, HEIA NSW) 共同合作的教師研討會。

 

研討會內容除了針對課綱的討論和資源的整合,也著眼於如何評估食品安全、高風險食物以及防治食源性疾病的相關措施。

 

澳洲政府為新課綱提供豐富教學資源

 

為了新課綱上路,新南威爾斯政府提供三大教學資源,包括:

  • 漢堡單元 (Hamburger Unit)
  • 小螯蝦單元(Yabbi Unit)
  • 食物與纖維製造(Food and Fibre Production)

 

名稱很可愛的漢堡單元,探討澳洲的主要大宗農畜產品,包括小麥、牛、豬、羊、家禽、奶製品和園藝產業,整個產業從養殖、生產到端上桌變成食物的過程。小螯蝦單元則接著從探索澳洲著名水產小鰲蝦起步,討論工程系統和數位科技等對農牧產業所帶來的後續影響。食物與纖維製造,特意從澳洲原住民的角度出發,旨在涵蓋新課綱中所有與原住民相關的內容。

 

有鑒於過去中學老師反應關於這方面知識的教學資源不多也不容易找到,這次研討會不但教導與會的老師如何利用政府資源根據課綱設計獨特的教學計畫,也提供所有參加研討會的老師們一套可以用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所需要的工具和使用說明,其他更多所需的資源也全部E化,可以在特定網站上找到。

 

澳洲的「食育」課綱,不僅限於當下放進嘴裡的食物,也將隨著年級增長,培育學生在商業、工業,以及全球化方面的相關知識,對食品業有興趣的學生,亦可以在義務教育期間即透過循序漸進的食育課綱,放眼未來,提前為進入食品產業的設計與製造接軌做準備。畢竟現在的學生,未來很可能會進入食物生產和製造的相關產業,從小奠基的食物教育,則會搖身一變成為他們在選擇、製造和產品把關時最重要的知識基礎和後盾。

 

七年級女兒今年Food Technology的主題就是:蜜蜂。

 

把科技跟3C劃上等號的現代孩子,一開始很不解,到底蜜蜂跟科技有什麼關係?

 

漸漸地才在一項又一項的專案研究報告中,了解蜜蜂授粉與農產品收穫間的關係,環境如何改變自然授粉,人類如何用科技試圖了解且模仿蜜蜂間訊息的傳遞,將之用再不同的科學研究之上,又是如何利用精密科技追蹤蜜蜂的飛行途徑與授粉過程…等等。

 

澳洲政府希望藉由這樣的「食育」,將飲食教育的根基種在學校之中,從校園帶回家庭與社區,讓食物終能成為豐富個人生命的精彩點綴,而不再是終日惶惶不安不知吞下肚的是何物。同時,也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奠定食品知識與科技的知識與實作基礎,讓孩子對食物的認知不只是吃下肚的東西,還懂得食物和其相關產業對於家庭、環境、環保、經濟間的鏈結和影響,待孩子成年和進入社會後,在食物和食品的選擇、對環境和經濟的衝擊,會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做出對自己、家人、環境、經濟和地球資源都最好的選擇。

 

 

 

arrow
arrow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