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台灣社會發生一件令所有人痛心疾首的事件,事發後陸續有一些邀稿請我對此發表意見,我遲遲沒有接受。因為,我想說的話,可能很多人不願意聽。
我知道,把手指指向別人很簡單,悲劇發生後所有的手指都在指,所有的嘴巴都在說:
立法不明、執法不嚴、管教不當、社會工作和醫療系統不完善。
家長怪學校沒教好學生,學校認為家長不夠負責任。
家庭怪社會偏差、社會怪家庭機能失調。
每次悲劇發生後,做家長的都再一次領悟要多在乎孩子、多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光,深怕一個不小心悲劇也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很少有人想到要反省自己是否盡到教養的責任。我們容易指責別人沒有教好孩子、照顧好孩子,千錯萬錯都是兇手的錯,但是有沒有人願意坦誠面對,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會造就將來的兇手?
終止惡性循環,從你我開始
「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指責並不能改變問題、更不能解決問題,當然,你可以懷疑, 其他人不變、這個社會不變,我改變了又怎樣?但是如果每一個「我」都願意改變,改變的就不會只有「你」,而是「我們」。沒有人喜歡接受魯莽、惡意的批評,但是要終止這樣的惡性循環,唯有從自己做起,「推己及人」不應該只存在于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書頁上,如果我們都覺得這個社會生病了,更應該把這樣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實踐在家庭教育裡。
我剛到澳洲的時候,和大多數人對澳洲的第一印象一樣:澳洲人很友善、很客氣、很有禮貌。但是我一直到好多好多年以後才領悟到,其實澳洲人的友善、客氣和禮貌,台灣人也有,但為什麼整個大環境的氛圍一個舒適、一個侷促?
某天,一個小動作我突然體會,原來,造成整個社會氣氛不同的根源在於:台灣人習慣每件事都搶先一步,澳洲人卻習慣退一步。
不 小心撞到人,澳洲人很習慣還沒回頭就先說「sorry」,還會反射性的伸出一隻手來扶住對方,再補一句「Are you alright?」。而在台灣,或許大家已經習慣了人擠人的生活空間,不小心撞到了人很少有一句「對不起」,大家心照不宣:就這麼擠,沒辦法,我不來跟你 計較,你也別來找我麻煩!
台灣人都很上道,但是那一瞬間,就是令人不舒服。
習慣讓我們忘了什麼?
在澳洲,當推開一道門碰上迎面而來的人,其中至少一個人會停下來把門hold住,比出一個「你先請」的手勢,或是一句「After you」,常常,兩個人都會停下來做同樣的姿勢或說同一句話。
小 小一個動作裡隱藏的卻是習慣成自然地「一秒鐘」判斷,在這一秒鐘裡雙方會判斷誰先進或出動線上來說最方便?對方是不是帶著孩子或拿著東西?行動方不方便? 然後才才開始動作,當然還有一句絕對少不了的「Thank you」。即使是7、8歲的孩子,都會在推開門後回頭看看後面是不是還有人跟上來,順手把門擋住,直到後來的人接上手推住門。在短短的一秒鐘裡腦袋要經過 好幾個轉,才能做出對雙方面都方便的判斷,但是熟能生巧,這是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是生活習慣的養成。
但是在台灣,我們習慣趕快走過去,可能是出於不想擋到別人的路,可能是不想被對方耽誤,無論出發點是什麼,雙方疾疾擦身而過的那一瞬間,也是令人不舒服。
乘 坐電梯也一樣。電梯門打開,準備進電梯的人一定先讓到一旁,伸手擋住電梯門上的sensor,等電梯內的人從容地出來,自己再走進電梯,走進去的同時手還 是擋在電梯門上,直到確認後面的人也都安全進入。但是在台灣,我們習慣電梯門一打開就趕快衝進去!常常,出電梯和進電梯的人群就在那小小的電梯口摩肩擦 踵,這一瞬間,還是令人不舒服的。
我在澳洲好幾次遇到電梯門打開,滿滿一電梯的人面對著電梯外推著娃娃車的、拿著行李的、帶著小小孩的、行動不便的,總會有人自動走出電梯把位置讓給真正需要使用電梯的人。我第一次見到這種景象,還感動到紅了眼眶。
台灣人絕對不是沒有這種善良、沒有這種氣度,而是我們太習慣…。
是 習慣!這些都是習慣!大概因為地小人稠資源有限,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快!不然你就沒有…了,所以長大了的我們自然習慣:快一點、快一步。然後又對我們的 孩子說:快這樣!快那樣!於是從我們自己,到身邊的人,都只在乎自己有沒有先?有沒有贏?有沒有搶到?至於別人,那不關我的事。這樣的社會氛圍衍生出什麼社會問題,我們都看到了。
學習凡事退一步的智慧
我 剛到澳洲時也很不習慣,因為我長久以來的「訓練」就是快!下意識就是搶先一步向前,這表示我是一個自私的人嗎?我沒有禮貌、沒有家教嗎?不,只是我已經太 習慣這樣的節奏。可是當我發現這樣的習慣讓他人不舒服,而當地的節奏卻使得整個大環境生活起來泰然自若、人人互相關懷,我知道該在哪裡做改變。
習慣會成自然,雖然只是生活裡的小動作,但是一個人內在的價值觀和外在表現出的行為就是這樣悄悄被塑形(shape)的,尤其是孩子!
小動作的背後隱藏的是同理心:退一步,是為對方著想,而不是凡事都只從「方便自己」出發。
這樣的同理心養成後會無限延伸到生活裡的小事、大事、所有事。當每一個人都習慣「退一步」,人與人之間就有兩步的距離,這樣的寬度,有什麼過不去的?
我 相信,我們可以改!家長不能當政客,教養孩子從來沒有立竿見影的方法,孩子的行為和價值觀都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而來的。如果新聞報導過後,孩子聽到的是 家長指責兇手、怪罪政府、感嘆教育、抱怨社會,請問,我們的孩子學到了什麼?這樣長大的孩子又會變成怎樣的人?造就怎樣的社會?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千百種保護自己、觀察環境的方法,我們可以推動千百條殺人償命的法案,但這促進了這個社會什麼?抑制得了什麼?
學會善待別人才是善待自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聽起來是老掉牙又掉書袋的道理,但是社會的組成是「個人」,當每一個「個人」都習慣性地反求諸己,整個社會的氛圍才有可能改變,這才是那位堅強的母親所說的 「從教育做起、從根本做起、從家庭做起」。父母從自己做起,孩子們看在眼裡,就達到了家庭教育的功能,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孩子走進社會,社會就會柔和。否則再多的指責也只不過是自掃門前雪的空談。小孩會有樣學樣, 我們要教孩子學會善待他人,而不是魯莽、惡意的批評指責,要達到這個目的,父母需要以身作則。
的確,我們現在的努力無法即刻改變現處的社會,但卻能幫助造就我們孩子的未來!不用再羨慕別人,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國家變成心之所嚮的那個國度。
未來,我們的孩子會在一個更好的社會裡生活;未來,我們的孩子會在一個更安全的環境裡養育他們的孩子;未來,我們可以在一個更舒服的國家裡,看著我們的孩子安心過日子。
*********************
關心更多澳客媽在澳洲做護理師、做媽媽、做太太的生活大小事,歡迎加入「二花小姐」的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