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開電腦收到一則有趣的訊息,網友問:該不該讓孩子帶果凍筆到學校去?

家長特地買了(跟一般筆相較)貴鬆鬆的果凍筆給孩子作為獎勵,孩子帶到學校後老師卻聯絡家長,請家長不要讓孩子帶昂貴的東西到學校去!

網友問:這樣合理嗎?孩子不是本該從小就認識貧富差距,學會接受現實、克制欲望嗎?只用「禁止」昂貴物品出現在校園來防堵,這種教育方式根本是鴕鳥心態嘛!再說,果凍筆也不是真的多貴…。

網友很好奇:澳洲學校會禁止孩子帶貴的東西去學校嗎?

為此我特地上網姑狗了:果凍筆。

在討論怎樣叫做「貴重物品」之前,先來說說大家好奇的澳洲學校作風吧!

熟悉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大概就有印象,澳洲小學生的書包裡不裝書,只裝便當和玩具(頂多一個星期帶一兩次作業去交或帶回)。文具用品都留在學校,堆在桌上或放在一個套在椅子上的袋子裡(他們管它叫chair bag),書包則幾乎都是掛在教室外風吹日曬的。玩具當然不能拿進教室,下課時間就看孩子們紛紛在書包裡撈玩具,鐘聲一響就又胡亂塞進書包內衝回教室上課。

 

戰鬥陀螺風行,小學生頻頻失竊

前陣子「戰鬥陀螺」又被拖出來流行了一次,在澳洲,戰鬥陀螺要價不菲,而且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流行的時間點不大一致,商場裡有時還不容易找到貨,最便宜的單個也要4、5百塊台幣。戰鬥陀螺嘛,是要用來戰鬥的,誰的陀螺堅固、戰力高,非常重要!(是鬥雞和鬥蟋蟀的概念)

這時,老是打贏的陀螺就難免受到眾孩子的覬覦了啊!失竊事件頻傳,但是書包都掛在教室外面,全校學生都有嫌疑也都無辜,怎麼找啊?

最後,有學校就乾脆頒布禁令了:禁止帶戰鬥陀螺到學校來!

這下,所有的家長都鬆了一口氣。

不只是玩具,無論是昂貴、稀有或是漂亮新奇的文具、首飾、筆記本、衣物,都會失竊。澳洲學校每年都會宣導:「請孩子避免帶貴重物品或是很有紀念價值的東西到學校來。」

原因是,失竊了很難找得回來,東西越貴重,麻煩越大,為了避免孩子失望,也避免學校和家庭的紛爭,一開始就不要讓貴重物品有失竊的機會。

規定是這樣,難道「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告而取謂之偷是犯罪的行為」、「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這些正確的觀念就不教了嗎?當然還是要教!如果真有孩子東西不見了,老師一樣苦口婆心地詢問班上的孩子,甚至附近幾班的孩子,再次重申正確的觀念,並且向孩子心理喊話:「老師知道那個東西你很喜歡,老師也相信你知道拿了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希望拿了東西的人可以自動歸還。」

有時過幾天,那樣東西就神奇地出現在主人的座位上了,有時拿了東西的孩子甚至大方地親手交還給主人,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找不回來了!

 

用意不是懲罰,而是保護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

學校選擇勸導,甚至禁止,主要正是因為東西若是丟了,真正學到教訓和受到傷害的只有東西失竊了的孩子。禁止帶,用意不在懲罰把東西帶到學校來的孩子,反而是在保護他們,因為要找出做了錯事的孩子很難,這樣一來,犯錯的孩子不但沒有學到正確的行為,反而還在心裡種下了僥倖的根!旁觀的孩子,甚至受害的孩子本身,也可能因此接收到錯誤的訊息:「做不對的事沒關係,只要沒被發現就好了!」


有人說:「可是,孩子應該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偷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呀!」

說得太對了!

但是孩子尚未有賺錢的能力,任何他們想要卻又得不到的東西,無論「大人」覺得昂貴與否,都是天價!我們真的不能低估了新鮮、有趣、漂亮,或是所謂「昂貴」的物品對孩子的誘惑,更不要低估了這樣的誘惑能帶孩子走到的險地!

孩子的品德教育,老師的確有責任,老師可以利用各式各樣的故事、案例、機會教育灌輸孩子正確的觀念,但畢竟無法時時刻刻盯住所有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察覺哪個孩子就要戰不過心魔、犯下錯誤了!

 

學校教育無法做到周全,家庭教育才是基礎

老師,傳得了道、授得了業、解得了惑,卻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走得上康莊大道。教育之所以同時強調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重要,就在於雙方需要相輔相成,截長補短。家庭教育無法面面俱到之處,由學校教育大方向的補足,而學校教育無法照顧到的枝微末節,則仰賴父母的貼身提醒。 

灌輸孩子正確的觀念,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司其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小腦袋瓜子裡的複雜思緒只有最了解他們的父母能懂、能切入、能安慰。能深入每個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心裡的欲望、天人交戰時思緒的轉折、當孩子徘徊在是非對錯的路口猶疑不決的時候,真正應該,而且“唯一“能夠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是父母啊。

 

不管是被偷、偷竊、被懷疑的孩子,如果我們是其中之一呢?

「昂貴」的定義因人而異,可能是金錢,可能是紀念價值。

而失竊,是一把雙面刃,若掉東西是我們的孩子,東西找不回來,也找不到拿的人,我們該如何向年幼的孩子解釋,正義就是有無法伸張的時候,但是你依然要相信正義,不做投機取巧的事?

如果我們的孩子是犯了錯的那個,東窗事發後可能面臨被貼上「小偷」、「壞孩子」、「沒家教」標籤的壓力,孩子對是非正義的處理方式畢竟還很粗糙,很可能還有隨之而來其他孩子失控了的霸凌,當犯錯者成為受害者,我們該如何告訴孩子,犯了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即使這個懲罰已經失控?

若更不巧,出現了誤判或無頭公案的情形,本該聚焦於學習的校園生活,成了諜對諜的攻防戰;本該是互助互信的同窗,成了互相猜疑的敵人。犧牲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和單純的友誼,無論誰的孩子成了人人懷疑的「小偷」,這達到了我們原本想教育孩子:「後果自己承擔」的初衷嗎?

孩子,還在學習適應社會和人性的複雜,他們不能永遠懵懂,但是需要適當且循序漸進的指引,而不是一句:「後果自己承擔」就算完成。

學校禁帶貴重物品,意不在用消極的防堵方式推卸教育責任,「承擔後果」、「品德教育」、「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絕對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共同努力的! 然而,學校教育在某些很難做出公正處理及最好示範的情況下,採取最周到的方式保護心智和人際關係處理皆尚未成熟的孩子,反而不失為一項積極的舉措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