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問題,古今中外隨手拾來一大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正所謂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偏偏身為女人,無論到了什麼年紀、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有著一顆纖細、敏感,又脆弱的心。
婆媳間的紛紛擾擾,追根究底,原來是因為我們太相像:
兩個女人,一種心情。
「我能把你兒子照顧的好 vs 我的兒子我照顧得最好 」
只因為我們都愛著同一個男人!
婆媳問題,古今中外隨手拾來一大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正所謂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偏偏身為女人,無論到了什麼年紀、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有著一顆纖細、敏感,又脆弱的心。
婆媳間的紛紛擾擾,追根究底,原來是因為我們太相像:
兩個女人,一種心情。
「我能把你兒子照顧的好 vs 我的兒子我照顧得最好 」
只因為我們都愛著同一個男人!
麗茲是病房裡的「不能說的秘密」。
澳洲重視病人的自主權和隱私,病人該知道的一定要讓他們知道,而他們不想讓其他人知道的就沒有人該知道(繞口令啊我)
而台灣因為國情和文化不同,一群顧左右而言他、支吾其詞的家屬、一位氣急敗壞追問真相的病人、還有夾在中間裡外不是人的醫護人員,是病房的固定班底,輪迴地上演著相同的戲碼。
那年在台灣,我剛到外科病房實習,70幾歲的何伯,大腸癌,手術切除了大部份的腸子,做了腸造口,而這一切,何伯自己一直渾然不知,直到手術麻醉退了,才發現自己的肚子被開了一個生肉外翻血淋淋的洞,還接上不停掉出稀便、臭得令人作嘔人工肛門袋。何伯氣得大呼小叫,把病床邊的人都罵了一圈,堅持要知道真相!當然,沒有人願意說....
眼看從他們嘴裡問不出事實,何伯氣得把所有家屬轟走。
我愛我的孩子,
但是身為一個凡人媽媽,我該如何拿捏愛呢?
我希望我的孩子感受到媽媽百分之一百的愛,
希望我的愛成就她們知足常樂的人生觀、善良仁慈的性情、自信而謙恭的態度,
希望她們擁有一顆充滿愛和溫暖的心,去面對她生命中的挑戰和考驗,
希望們,
用智慧面對敵人、用勇氣面對難關、用樂觀面對困境、用笑容面對失敗。
回頭看自己一路走來,
於是,要帶什麼午餐,既不容易壞、冷的也好吃,還要兼顧基本營養,成了所有媽媽最頭痛、也最熱烈討論的話題!
麵包類的最符合這個條件,其中出菜率最高的,不外乎是各式各樣、換藥不換湯(一樣是麵包換內餡而已)的三明治。
偏偏女兒不愛三明治,只要是三明治帶去,永遠爛爛的又再帶回來,帶回來時都已經變成熱三明治了,只好忍痛丟進垃圾桶。每週的廚娘時間,都得挖空心思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多變化的食物,以應付接下來一個禮拜的早餐、午餐、點心需求!
我的最愛之一就是甜、鹹麵包卷,一次做出甜的、鹹的兩種口味,早餐可以吃鹹的比較開胃,午餐帶甜的孩子比較願意吃,有時下午來個午茶時間,填填肚子也很適合。
麵團材料:
中筋麵粉2杯
常常, 我望著孩子熟睡的臉龐, 想起孩子對媽媽的依賴, 總會想起四個字:孺慕之情。 孩子對母親的愛,那麼的純粹, 又那麼的千錘百鍊。 這樣一種愛, 比任何忠肝義膽的俠士,更義無反顧。 比所有熱戀中的情侶,更心無旁騖。 孩子總是那樣一心一意的愛著媽媽, 我毫不懷疑,在她們的心裡、眼裡,只有媽媽。 只要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擁抱, 就足夠百分之一百的滿足。 是這樣的依附之情,讓一個幼小柔弱的孩子, 會不顧一切危險飛奔到媽媽身邊, 無關勇敢, 她的眼裡只看見媽媽,只願待在媽媽懷裡, 離開媽媽的懷抱,才是她最恐懼的難題! 常常,我看著熟睡的寶寶, 我想,是否人們終其一生, 尋尋覓覓所謂的「靈魂伴侶」, 其實不過是記憶中那對母親之愛的找尋? 一種愛,無需懷疑,沒有猜測, 一種愛,讓在現實的殘酷中動盪的心, 喘息、安定。![]()
有鑑於家裡里里扣扣的玩具太多,大多是妹妹們傳下來的(其中還有幾樣是敝人在下小時候的,厲害吧~)、親友送的,
當然也有很多是愛亂買的媽媽失心瘋買的(這就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裡了...)
更煩惱的是書,妹妹們的一堆,我小時候的一堆,陸陸續續買的又一堆,(我真的很愛買書,我承認,我是買書控...)
於是收納成了問題!
漸漸發現,更大的問題是造成孩子的不!專!心!
這樣玩具玩沒兩下就急著玩別樣,或是玩著玩著又被旁邊的玩具分了心...
跳下公車,Annie立刻遞給我她的小獎狀,還『現』她的Merit badge -- 優良徽章-- 給我看!
澳洲小學老師每個星期都會選出班上有特別值得表揚事蹟的孩子,發給Merit award: 表現優良獎。被選出的小朋友會得到小獎狀一張,還能擁有佩戴一個星期的優良徽章的權利!
這個優良事蹟不限於學業表現,任何老師覺得嘉獎的原因都有可能,舉凡:善解人意、整齊、幫助朋友,甚至只是簡單的「努力」解決數學問題,都可以成為得獎的理由。
每個年級、每個班級得獎的孩子都會列在每週一次的校園e周刊上。
算算已經進入第四個Term了,每個星期看學校的e周刊, 都在想:我家女兒怎麼還沒得到merit award呢?
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乘上專用直升機前忘了向登機口軍官回禮的影片又在網路上流傳一次。
邊走路邊專心思索一件事而對周遭環境走神的經驗很多人都有,貴為美國總統要思量的事應該也著實不少。
影片裡可以看到歐先生走進機門後另外有位軍官也向他行了禮,基於機艙空間有限,這位軍官應該就站在總統面前,想見不到也難。總統反射的回禮後顯然是想起:啊!下面照慣例一定還有一位在行禮的小夥子!
於是原路折返尋找那位軍官。看不出來背對鏡頭的歐先生說了什麼,但可以猜測應該是表達了歉意,拍了軍官的肩,也握了手。
為什麼這個影片竟然會造成這麼大的迴響?
大家的重點是放在歐先生「有禮貌」?還是放在「有禮貌的是美國總統」?
不小心沒看到人家跟你打招呼,發現後趕緊道歉,這是再應該不過的事,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這樣做,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既然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舉止,那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嘩然的呢?
眼看兒子已經符合訓練小便的各項特徵,可以開始進行「坐小便盆訓練」~potty training 了!
眼前萬事皆備,只欠東風~ 而欠的這個東風呢,就是坐上小馬桶的那個動機啦!
如何讓一整天忙著東搞西玩的小東西心心念念著去小馬桶上坐一下呢?
既然「玩」!是小鬼頭的首要任務,當然,咱就要把坐馬桶這件事弄得很好「玩」!
與其花大錢,二花小姐要來教各位DIY尿尿趣神奇訓練紙,泥砍砍,有什麼比尿在小桶桶裡就會出現神秘客更好玩的事了呢?
首先,取捲筒衛生紙兩段,
(一般衛生紙裁小也可以,反正最後成品不會太大,可以放進小馬桶就可以了)
「我不學了啦!」當你的小舞蹈家、音樂家、運動家突然嘟著嘴這樣喊,我們做父母究竟該如何是好呢?
都已經投資下去了,怎麼能說放棄就放棄?
怎麼能這麼沒有責任感?當初是你自己說要學的,什麼都買了,現在又說不學?
爸媽小時候想學沒錢學?現在有這個條件給你學你還不知道珍惜?
通常父母的第一個念頭,總是想要說服孩子繼續下去。常常曉之以理不成會試著動之以情,往往最後忍不住逼之以威,甚至...動之以武,搞得大人氣小孩哭,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其實,在進入青春期前,孩子的「情緒」遠比他們對「才藝」的堅持重要。
如果孩子已經不能樂在其中,再多的堅持也是枉然!
一定有很多媽媽跟二花有著一樣的困惑:
明明寶寶2、3歲,甚至更小的時候就開始獨立的睡上自己的床,甚至睡進自己的房間,心裡還暗暗慶幸生了個獨立寶寶,出運了!
怎麼到了學齡前期(通常在4歲左右),反而開始倒退嚕,突然變得怕黑怕鬼怕怪獸,說什麼也不肯自己睡了呢?
二花家的二寶2歲不到就興高采烈的和姊姊搬進同一間房間,睡起上下鋪。每晚到了就寢時間都迫不及待的邀請姊姊快點一起進房間睡覺!反而是當時5歲的姊姊總是心不甘情不願,想盡辦法、用盡藉口要睡媽媽房間。即便姊姊耍詐成功睡進了媽媽的房間,二寶依然堅持自己睡在「自己的」床上,心滿意足的晚安去了~
曾經有一篇文章在網路上熱烈轉載,鼓勵另一半把心裡的埋怨坦白的向另一半傾訴。要把「我的不爽」,給另一半「清楚知道!」
的確,猜心,扼殺了無數的愛情細胞和浪漫元素。
多少天長地久、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在那些「你有話沒說!」和 「妳到底想要聽甚麼?」的心事裡扭曲了。
然而,一路走來,從起初的「哼!我不爽,但是不讓你知道!」最後落得個不歡而散、兩敗俱傷。後來變成無限上綱的溝通又溝通,中途不免鬼打牆的「我的不爽,他知道嗎?」
終於深刻體會後,才領悟出「我的不爽,他需要知道嗎?」所蘊含的無限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