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未來Family: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4440)

我們都處在新時代,也都期許自己做個新時代的父母,這幾年西方教養觀念東漸,許多育兒觀念也都不停在改變、在調整,「和孩子做朋友」一直是個很流行,偶爾也具爭議性的議題。
有人在東方長幼有序的觀念和與孩子勾肩搭背肩的交情間掙扎;有人既想保有父母的威嚴又想和孩子交心;有人想和孩子無話不談,又怕孩子百無禁忌。教養這件事呵,有時就是失之毫米差之千里,管束過緊變成約束,放鬆過頭又變放任。
今天不想分析和「孩子做朋友」這個觀念的利弊、也不來討論該如何「和孩子做朋友」,我純粹只想說說這些年在澳洲醫院工作時所見到的景況,至於我的感想是什麼?這份工作從單身做到孩子出生、長大,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結論,或許各位可以陪我一起想一想。
在台灣的醫院裡,「陪床親屬」幾乎是住院病人的必備品,不然至少也要有看護,如果都沒有,不但病人日常活動無人照顧,還會被旁人問長問短的。但是澳洲文化完全不同,病房的探訪時間規定的很嚴格,時間到了就晚安再見、明天請早。除了特殊情況(如:兒童病房、臨終病人等)不然絕對沒有親人留宿的規矩。病人和家屬覺得沒有必要,醫護人員也不樂見。病人一旦入院就是完全交給醫護人員了,有親人要求夜裡留下來,反而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對醫護人員不信任的表現,照我的澳洲同事的說法:「很不自在、很奇怪!」
這也是我當年剛開始在澳洲工作時感受到的文化衝擊之一。在台灣,護理人員工作量大,護病比超高,整個班忙得團團轉、疲於奔命,真的很難隨時照料到日常小事,沒有病人親屬協助真的很為難!澳洲護病比相對的低很多,可是每個病人的吃喝拉撒睡,從早上叫病人起床、餵飯、梳洗、上廁所、刷牙、翻身,到泡茶、倒水和晚上蓋棉被這種小事都由護理人員負責,所以一個班上下來也是筋疲力盡,且以勞力居多…。而且澳洲病人那一整個叫做大隻啊!對我這個身高號稱160公分, 體重不滿40公斤的紙片人來說實在是很、沈、重的負擔… 光是一條腿就壓死我了…(來人啊我的千斤頂呢?)常常要獨自完成這些勞力項目,真的很不習慣!
在台灣的時候,每次踏進病房要替病人換尿片、擦身、如廁,旁邊陪伴的家屬一定一個箭步上前幫忙、甚至接手做,病人也偏好由家屬代勞,總覺得把這些很隱私的事情交給陌生人來做很尷尬。我自己也曾經身為陪床的親屬,深知有親人隨侍在旁不但能提供病人即時性的協助,對穩定病人的心情也有顯著的效果。
但是澳洲人不一樣。
一方面,澳洲是個非常尊重專業的國家,他們尊重專業的文化反映在各行各業和日常生活上。因此無論是病人本身還是前來探訪的家屬,都相信這些事情護理人員最懂(They know the best!),所以當然是「閃開,讓專業的來」!也因為對專業的尊重和信任,病人不會覺得讓自己完全不認識的人觸碰自己的身體、協助最隱私的事情,是會不好意思或尷尬的。